《我的教育心》是一本深刻反映作者李镇西教育实践与反思的书籍,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于教育的热爱、思考以及实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 1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刚刚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自己对工作充满了憧憬,投入了无限的激情:与“问题”学生耐心细致的谈心,只要有机会就到班级上课,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觉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当工作越来越熟悉,我对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李老师的书《我的教育心》则为我揭开了困惑。
身为中国众多教学名师中的一员,李镇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者,一名中国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论实践者的身份出现的。《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个为人师者的心血结晶,其内不但阐述了教育的方法论,更是详尽阐释了“心”的含义。阅读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洗礼。
像书中所说:“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镇西老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就是贯穿李老师教育生涯的质朴的教育思想。这颗心不需要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包装,它是如此质朴,却又如此真挚。
李老师最后总结道: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育的确是爱的奉献,是幸福的升华。爱学生的过程,也是爱自己,教学生的实践,也是在教自我,学生获得了认同和幸福感的同时,也会累积为师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名新进教师,犹如一盏黑暗中的灯塔,为我点亮的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时时刻刻以李老师为榜样:用心教育,用爱灌溉。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 2
最近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读罢,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李镇西老师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发现教育的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
一、爱,曲线地去表达
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往往爱之深,但往往表达方式不当,给彼此心灵和身体造成伤害。可谓,爱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爱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风和春风比赛看谁能把游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风越猛烈的吹,游人就越裹紧衣服。而春风月温暖的吹,游人渐渐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见,良药是苦口利于病,但学生怕苦。直接赤裸爱的表达,对于脆弱、xx、叛逆的学生难以承受。爱的起点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不着急,慢慢陪着学生成长进步。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之树必须根植与尊重学生的肥沃土地上才会枝繁叶茂。亲而显爱,爱而生信,信而树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失败的教育是,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因此,两点之间最短不再是线段。教育应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xx生的心田。
二、努力做一个可爱且有智慧的老师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学生较喜欢幽默风趣有童心的老师。因此新时代的老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时候,应摒弃教条、刻板。努力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风趣。所以老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外的大视野大智慧,试试恰当给也已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轻松和愉悦。
三、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良心工程
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
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苦,矢志不移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3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飞扬、绚丽多彩、却又朴实真挚、情意绵绵。
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忧虑。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李老师的形象。徘徊在书架前,一席话映入我眼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这看似一颗朴素之心,却充满了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现实的不断挑战,对自己的不断超越。这颗心是xx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这颗心既影响、熏陶着曾教过的千万莘莘学子,更牵动、感染着当今不计其数仰慕他的同行。本书以成长为主线,以反思为主题,力图比较客观地展示作者走过的历程。不仅作为老师的我们教授知识给学生们,反过来学生们也能教会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是我最大的愿望。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于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xx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己,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最近,我读了李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他说这是我30年从教经历的全程写真。
李老师这绝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个个“荣誉”的堆砌,不,该书首先是真实地展示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级活动,一次次心心相印的灵魂交融,一次次山穷水复的踌躇迷茫,一次次峰回路转的绝处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叹息发轫深省的失败教训——对真诚的教育者来,这些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xx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
李老师说:“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xx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
李老师说得多好呀。这颗童心的“纯粹”实际上就是叫我们不为社会世俗所纷扰,不为追逐xx而累心,不为利益受损而丧气,要将教育当成一种信仰。看看当前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将此作为一种信仰来做?多数老师只是将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xx罢了(不过,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种谋生xx。因为人们毕竟逃脱不了现实与生活。)。有多少人不计较xx?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当成是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们要想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快乐感的话、仅仅这样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难很难。从教之初,当踏上讲台的那时是多么的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心里有点太多的梦想想要实现,有高远的目标想要追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心中种种美好被无情撕得支离破碎。时光流逝是真凶?残酷现实是元首?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谁是真凶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叶,重新抚xx那累累伤痕。看见《我的教育心》后我心为之一动。读完此书,心中思绪不禁汹涌起伏。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心生锈?怎样才能让自己职业疲倦之心重新点燃新的希望?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要保持一颗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远永远。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4
起先,看到《我的教育心》,觉得那是一本我难以静心看下去的厚厚的书。漫不经心地翻开了前两页,看到了他描写的被一位叫刘江的学生写作文侮辱后,毫不留情地用挖苦的语言当众“回敬”,不由得勾起了我阅读的欲望。
李镇西老师在文中描写的片段都是赋予了智慧的,语言细腻也犀利,举例生动,若能细细品读,一定能从中学到很多。看到李老师描写的教育生涯,从选择师范专业到实习再到走上工作岗位,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十年。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内向的、各方面表现xx的人。计算机教育并不是我选的,是因为填志愿撞车的。我总认为女子应该跟琴棋书画打交道,我天天面对着不懂人情的机器,多么无趣。实习的`时候,辅导员担心我因为内向上不好课,没想到我上公开课的时候,丝毫没有紧张,经过精心的课程设计,给一年级的学生xx一节生动、有趣的绘画课。那一次公开课,给原本不自信的我带来了正能量,并让我确信自己是可以当好教师的。一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充满活力的校园。
再次走上讲台是2024年的9月,刚考上编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一个希望小学,校xx安排我代语文课。上课铃声响起,我的心里像打鼓一样,我能上好吗?那一节课,是杂乱无章地,因为没有充分备课,我把秘鲁练成了mi lu,我虚心地接受了学生的当堂纠正,课下立马去买了本字典,每次备课都要认真,练读音,练粉笔字,充实而有成就感。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较上一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两年的语文教学跟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学生还会给我发信息、打电话。
刚从乡村来到城市,从语文教学改成了信息技术教学,开始真有些不适应。在给学生整队时,学生总会问我:“老师,能给我们玩会儿游戏吗?”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贴着的标签就是“游戏”。上课就好像是一种无烟战争,学生是变着法儿要去玩游戏,我是变着法儿不让他们玩游戏,下课了,学生要是没有玩到游戏,就会感觉到很沮丧。我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的态度非常不满,苦口相劝,学生似乎也听不进去,有的学生甚至会说:“老师,你就让我们放松放松吧!”虽然说没有主课和副课之分,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让我有挫败感,他们说是你不够狠、不够严厉,我想可能是吧,原来自己有的亲和力,现在一点用没有,学生既不怕我也不喜欢我。
就这样磕磕巴巴地教了一年信息,除了挫败,没有任何成就感。心中有对学生的爱却觉得无处安放,学生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爱。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想方法解决,我再次接一年级的信息时,就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给学生玩游戏,什么时候可以玩,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开设了电子制作特长班,跟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辅导学生参加电子制作比赛,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刚刚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自己对工作充满了憧憬,投入了无限的激情:与“问题”学生耐心细致的谈心,只要有机会就到班级上课,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觉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当工作越来越熟悉,我对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李老师的书《我的教育心》则为我揭开了困惑。
身为中国众多教学名师中的一员,李镇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者,一名中国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论实践者的身份出现的。《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个为人师者的心血结晶,其内不但阐述了教育的.方法论,更是详尽阐释了“心”的含义。阅读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洗礼。
像书中所说:“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镇西老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就是贯穿李老师教育生涯的质朴的教育思想。这颗心不需要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包装,它是如此质朴,却又如此真挚。
李老师最后总结道: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育的确是爱的奉献,是幸福的升华。爱学生的过程,也是爱自己,教学生的实践,也是在教自我,学生获得了认同和幸福感的同时,也会累积为师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名新进教师,犹如一盏黑暗中的灯塔,为我点亮的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时时刻刻以李老师为榜样:用心教育,用爱灌溉。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6
每当捧起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心里总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一书,再次领略到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感受到了李老师身上那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李镇西老师说得真精彩!“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对学生的教育自然要顺畅得多了。xx时工作中,我也比较注重和学生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积极寻找和他们共同的爱好。学生爱踢足球,我不懂,大课间就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踢;学生喜欢绘画,我就在作业的评语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们,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尽量在每节课前给他们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乐、学习都很轻松。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参加学校“金牌主持人”大赛,下午就要比赛了,可两个人的即兴问答环节还没有准备,于是午饭后,我带着他们一起紧张地研究即兴问答的题目。我们讨论、记录、分工,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个中午。虽然最终比赛结果不够理想,但后来小淳在日记里写道:没想到老师会和我们一起准备比赛,真让我感动。老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触动到了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谈及当前语文教学,李老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语文高效课堂。参加省级赛课,利用提前编辑好的“程序”课顺利拿到一等奖,获得了各级xx和老师的赞扬,但学生的反应却是紧张,谨慎,不敢xx发挥。当去天津参加国家级赛课时,李镇西老师大胆采用自己的日常教学风格,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也作为课堂xx等的一员参与讨论,课堂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后,很多争议的声音传来,有的说这课堂不像语文课,有的质疑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体现等等,但上课的学生们却欢呼:我们从来没有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这堂课真正体现了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课的好坏,我认为应该是以学生的收获来判定。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收获了什么?怎么收获的'?才是关键。这也是我正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当前教育教学xx的大潮下,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会教学,而且要教会学生;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渗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学生阅读,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想起今年广东高考的满分作文试卷,无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猎广泛。教育的路上,充满坎坷,但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享受教育、执着于教育、沉下心来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中人”.
《我的教育心》阅读心得体会7
近日闲来少事,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新作——《我的教育心》。
书中篇篇文章如春风,催人觉醒;字字似号角,激人奋进。上周末,到大名县做班xx培训时,有教师问我一个问题:“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就倦怠了,而您是怎样保持您的激情的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从何说起呢?阅读了《我的教育心》后,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下几个观点:一、要加强阅读
我们xx时教学工作很忙,但再忙也不要放弃阅读。要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每天都要阅读。我们可以自己购书,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是保持激情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二、要善于积累智慧
对学生的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要坚持不断地帮助学生成长,同时自己也要成长。这是一场持续终生的“战争”,敌人当然不是学生,而是教育上遇到的困难。其实,智慧就是从难题中来的。若我们把每次遇到的难题,把它当课题研究,长期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工作,自己的智慧就会越来越丰富。教师要乐于同后进生打交道,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也是最好的成长路径。任何一个名医都不是靠医感冒而成为名医的,而是靠疑难杂症成为名医的。同样,名师也是这个道理。只教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是成不了名师的,只有善于转化后进生,把一个个后进生教成了优秀学生,你才是真正的名师。教育之路很长,还有无数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要意识到,正是这些困难能够成就我们,不但让自己变得有智慧,而且也能让教师感到教育的幸福。三、要勤于写作
经常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不要认为自己文笔不好,不过就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朴素的话语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最好是写故事,怎么做就怎么写,不需要懂脑筋。如果每天都坚持写一点,或者一周写一篇,两年下来,我们就会有一笔财富,这就是教育对人类的馈赠。从20xx年8月19日至今,我已坚持写了115篇教育随笔。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客观环境我们很不满意,但我们一时也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态。要在内心坚守信念,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真。目光要放常远些,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要培自己宽广的胸襟。书中介绍:我们阅读不是为了让知识把我们的心灵占满,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胸得以荡涤而空旷清澈。
我们的教育历程,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财富”。今后的路无论如何选择,都要永远守住一颗积极的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