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武陵山脉深处,有一条绿色的生命之河,挣扎着,咆哮着,不屈的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千万年来,她滋润着两岸的树木、山林,更养育了一个传奇的民族。这条河,就是清江,这个民族,就是土家族。
相传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世世代代在清江流域生活,与清江息息相连。他们在这里发源,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繁荣……放排工人口中的船工号子,喊出的是清江远古的呐喊;伐鼓踏歌的撒尔何,隐藏着土家生命的奥秘。而今,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我们,已无法从放排工人或撒尔何歌者的声线中追寻清江的壮丽,幸有清江闯滩,尚可追思往日班驳。
清江闯滩风景区地处恩施,位于八百里清江的中上游,全长38.5公里,途中共有滩位48道,号称"清江河水弯连弯,九步不离一个滩;弯弯急,滩滩险,个个都是鬼门关。"初听此言,心中难免有些发怵,望望似乎结实的橡皮艇,厚实的救生衣,倒也逐渐安下心来。
小船儿悠悠,荡进了清江。即使是在城市之中,她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在许多名山大川被相继污染的今天,这城市中的一弯绿水不能不说是个令人惊喜的例外。从海拔一千四百余米的齐岳山发源,再流经利川、恩施、建始、巴东、长阳,最后从枝城把自己融入长江母亲的怀抱,一路行来四百二十三公里,却不见她风尘仆仆的憔悴,依然是那抹深山中生命般的绿,身后留下的峡谷伏流,无一不是精美的画卷,于是有了"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八百里歌"的说法。
与川江一样,清江上也有粗旷豪迈的船工号子,这是一代代放排工人在清江长期的拼搏中留下的,想当年他们放排送货,上至利川,下至宜昌,迢迢八百里清江中,回响过多少壮烈的歌声,而今留下的,除了这船工号子,还有就是那一个个至今让人向往的险滩:伏三跳、犀牛洞……
伏三跳的得名,来自于一个故老相传的传说,老古板人(老年人)都说,伏三跳原来叫过三关,因其滩口窄,暗礁多,滩位长使的过往船工望而生畏,有的甚至戏称它"屙尿滩",好几代船工想尽心思,也找不出安然过滩的办法。一个年轻船工每天绞尽脑汁,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劳累的在江边打起瞌睡来,梦里他看见一只白色大虎走到江边饮水,白虎饮水之后,独自在江里嬉戏起来。就在三关处,白虎头一点,闯过了第一关,腰一扭,越过了第二关,尾巴一甩,又过了第三关。末了,白虎离去时,炯炯有神的大眼望向船工,使他一下子惊醒过来。"莫不是白虎神显灵,托梦传授我过滩的方法吧?!"船工心中又惊又喜,将信还疑,驾起老王船就去标滩。船开至梦中白虎过滩处,按照白虎梦中的提示,果然很顺利就错开暗礁,过了三关。由此这里就得名"虎三跳"。长期的实践之后,船工们发现了更多过滩的诀窍,其中之一就是将身体伏于船上,好掌握平衡,这里就又由"虎三跳"改名为"伏三跳"。
犀牛洞的得名则更有一段传奇的经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恩施两大排帮斗法,将一百箱铁钉从犀牛洞的滚滚波涛中掷进滩底,要求另一方将铁钉捡起。这就要求下水的那人不仅要迷子(潜水)扎的好,更要有惊人的毅力和胆识。另一方的老大单枪匹马,赤膊上阵,硬是穿过犀牛洞上的五口巨浪,将百箱铁钉捡上岸来,赢得满城喝彩,也使犀牛洞险滩随之闻名。
刚听导游讲完这两个险滩的来历,船老大一声呼哨:"坐稳!标滩哒!"两位船老大虽然面带微笑,一派轻松悠闲表情,可是全身紧绷的肌肉,不同于前的坐姿都在向我们透露一个讯号:这滩,险着呢!
顺着流水望向前方,在山与水的连接处,远远的江水似乎陡然失落在河道里一般,只能模糊的看见一醢咨 乃 ?听觉倒是丝毫未受影响,不必屏息宁神,清江的咆哮声也清晰的传入耳中,让人胆颤心惊。不须导游提醒,手指自觉的找到了安全绳的所在,牢牢的攥在手心。
船行越尽,水浪声也就越大越清晰,不敢多看江面上那一人来高的浪花一眼,闭着眼,缩着脖子,耳边只听见同船人的尖叫声此起彼落,自己也不由跟着嚷出来。略带凉意的清江水劈头盖脸给洗了个通透,张开的大嘴里也免不了来上一两口,别说,还是甜甜的呢!
闯过险滩,又是一段稍可偷闲的静水区,导游哀哀唱起一首古老的歌谣:
"一哭我的妈呀,把我来养大嘛,女大就要哎呀呀子喂,把到别人家。
……三哭我的哥呀,妹妹也不多嘛,正头月半哎呀呀子喂,记到要接我。
……十哭天亮明呀,轿子进了门嘛,吹吹打打哎呀呀子喂,嫁人离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