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ppt免费下载网

展开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抓实边境基层党建 打造国际口岸名城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2024年以来,我县从巩固党在边境地区的执政基础、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突出口岸城市特色,以“全县广大基层党组织动起来,党员干部干起来,发展路子宽起来,国门形象树起来”为方向和目标,按照“强基础、建队伍、抓载体,促发展、保稳定”的思路,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为打造国际口岸名城,构建“富裕、文明、魅力、和谐”新抚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夯实基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巩固边境阵地的战斗堡垒

2、拓展渠道,把党员干部队伍培养成繁荣口岸经济的主力军

3、创新载体,把先锋工程打造成树立国门形象的精品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村级班子合力不强、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后备人才缺乏、党建示范点不亮以及村级活动阵地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社区党建存在资源整合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功能不齐全等问题;“两新”组织党建存在规模小、典型少、示范效应不强等问题;机关事业党建存在党组织活动与行政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窗口单位没有形成特色的党建活动品牌等问题。

三、对策和措施

要立足于抚远地处边境的现实情况,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个中心,按照“抓重点、创特色、铸品牌”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研究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思路和具体推进措施,积极寻找其在佳木斯、全省乃至全国的突破口,以超常规的措施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促进抚远口岸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

1、创新工作思维,解放思想谋党建。围绕“创新创业型领导班子”建设,在全县开展以“争当科学跨越发展排头兵”为主题、以“五破除五树立”为目标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出“在市里争实力,在省里争名次,在全国争影响”的目标,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巧干、实干、会干,有效解决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的视野不够开阔、开拓能力不强、工作缺乏创新手段,有热情缺水平,干劲高能力低的问题。

2、创新工作方法,集中精力抓党建。

一抓重点攻坚。集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大“融入型”党组织创建力度,推进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楼宇上等新模式,做到党的组织全覆盖。立足口岸实际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步伐。全力推进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和复转军人到村任职,以解决当前村后备干部不足等问题。切实加大对村级组织“六位一体”活动场所的建、管、用力度,使之成为农民的“议事堂”、“充电场”、“信息台”和“娱乐园”。把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增强党费使用透明度,并向农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二抓载体创新。在农村整合“旗帜工程”、“暖心工程”,广泛开展以“双学双带双联一保”(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技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联系特色户、联系困难户,保持社会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双一保”活动;在社区紧紧围绕“为民、便民、利民”的主题,全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履诺”活动,以及“亮身份”、“ 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在机关扎实开展“走进群众”、“党员志愿者服务”和“城乡支部手拉手”主题实践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及比服务提升党员形象、比效能提升工作水平、比作风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三比三提升”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创新载体活动,不断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三抓典型示范。坚持老典型不放、新典型共育的原则,对现有典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典型资源库,深入实施“典型示范工程”,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长期发挥作用的典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发展。

3、创新工作机制,城乡统筹促党建。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联动的互帮互助机制。立足县、乡部门的特点和优势,采取组织“定对”、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包村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结合口岸城市特点,认真探索在外来经商、务工的流动人口中发展党员工作,全方位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制,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建立健全城乡覆盖的党内关怀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对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基础补贴、建立绩效补贴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着力开展好“党员创业贷款活动”;坚持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参加的困难党员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关爱帮扶困难党员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城乡共享的资源配置机制。积极引导城市教育、科技、卫生、法律等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延伸,促进人才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

显示全部

标签

相关新闻

反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