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院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在2024年的法院工作经历中,他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他以诚挚的爱,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他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他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96年城川法庭荣记集体三等功,1997城川法庭荣记集体二等功,1998年城川法庭荣获盟级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执行局从xx年至~年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而他的个人的荣誉则数不胜数,多年被旗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法官、被旗委评为"十佳"执法标兵
在荣誉面前,没有陶醉,他反复告诫自己,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责任,而没有享受和索取的权利。他深知,执行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工作稍有不慎,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造成不稳定因素。去年在执行某公司与某某一案时受阻,法院领导派前往执行。执行人员在执行现场指挥时,该案被执行人的亲戚邻居以及不明~的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强行阻止执行人员执行案件,几人将架住并撕毁了他的上衣。在人格受到侮辱,人身权利受到践踏时,冷静面对,没有与~工人发生激烈冲突,而是反复宣~律,稳定了众人的情绪,并对带头~的人实施拘留,事件得以平息。当有人问他怎么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时,他说:“作为一名执行法官,遇到不明~的群众谩骂、围攻,是我执行生涯中平常的事。我们必须忍耐,因为他们不是敌人,是同我一样的群众,我怎么会去对付自己人呢?”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
干工作尽职尽责,时刻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这是他到法院工作之初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在法院工作的十几年中,他一直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着。在组织上任命他为院党组成员、执行局负责人后,好多人说:“你现在是院党组成员了,就可以轻松一下了”。但他总觉得,党组织任命他为院党组成员、执行局负责人不是让他去享受,而是更好地开展工作;不是让他去摆架子、搞特权,而是让他把执行工作抓的更好。
到执行局工作一星期后,他在理顺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角色,找执行局的干警挨个谈心,了解他们对工作的看法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执行局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对干警进行管理的现状,他开始着手对执行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他看到当时执行局的分案制度不尽合理,大胆地提出改变以往随机分案的做法,而是根据执行标的额和当事人的地域、案件难易程度,综合分流,分片负责;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杜绝了随意分案的弊端,而且避免了在一个乡镇的案件分到两个执行员手中做无用功过多的弊病,节省了人力、物力,他的建议也很快得到了党组的肯定和干警的拥护。在此基础上,他起草、制定了《执行局局长、副局长、执行员、书记员职责》和《执行款物款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等,对执行工作流程、任务指标、办案时限、职责权限、款物管理、责任追究等作出具体严格规定,加大了对执行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制约。他又提出实施执行合议制,疑难案件由合议庭讨论决定,意见不一时报审委会决定,充分运用集体智慧,破解执行难建立了一道有效的制度屏障。这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执行工作运行机制,统一了执行人员的思想,明确了责任,凝聚了人心和斗志,进一步提高了执行干警的执法水平和办案效率。执行工作的突出成绩,受到全院干警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与百姓打交道,主要看你是否心诚,能否解民忧、解民困,你心中是否始终装着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司法为民,赢得了民心。
去年元月,该院受理x申请执行x等赡养一案,法院判决x的子女每月每人给付100元的赡养费。在执行中,他了解到x与其子女因家庭琐事反目成仇,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为使七十余岁的x能安度晚年,又能消除母子之间的仇恨,他三番五次地到被执行人家做疏导教育工作,同时也指出x的不足,最终使被执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每月按时将赡养费送到手中。母子间的仇恨化解了,x晚年生活有了着落,脸上也挂满了笑容。为了感谢朝院长、执行局的全体同志,在去年八月x及其子女向执行局赠送了锦旗。
为百姓办实事,是最大的心愿。在日常工作中,最让他心痛而又最难以处理的是那些来访的当事人,他们因为案件一时难以执行,纷纷找到朝院长,希望能给一个明确的执行到位时间表,而执行案件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明确具体执行时间表。在这种情况下,始终用他那独有的涵养,耐心细致做好来访人工作,让来访人理解法院执行的难处,同时也让来访人明白法律的规定。他平均每个工作日要接待五人次来访者,每人一谈就是一小时以上。通过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大部分当事人都能满意地离去。碰到特别困难的当事人,还自己掏钱资助他们,几年来,共资助三十余人。超负荷的工作使身心疲惫,但他无怨无悔,仍然忘我地工作,蠃得了百姓的赞誉。
一个合格的法官,不仅仅时多办案、办好案,最关键的一条,是能顶住钱的诱惑,权的压力,坚决维~律的公正,维~律的尊严。出身在一个牧民家庭,自幼受着纯朴、善良、诚实的熏染。少年时他就非常崇拜包拯的刚直不阿,梦想着做一名公正如山的执法者。也许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梦,但当他1990走进法院时,这少年时的朦胧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知道,在选择了这国徽下的天平,选择了这任重道远的审判事业,选择了鄂前旗法院这片让他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土地的同时,也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寂寞!在他十六年的法官生涯中,无论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还是人情的考验,为了那神圣的国徽,他始终都使生命的坐标指向正义的轨道,指向心中的天平。
无论岗位变换,不论职务升迁,在2024年法官生涯中,始终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私情所惑。凡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在他心中,只有法律的公正。按照他所说,在老百姓的眼中,法官就是法律的代表;在老百姓的心中,任何一丝的折扣,都会毁损法律的权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一项原则:在家中不接待当事人,如果是送礼求办事,那更会被拒之门外。时间长了,渐渐地,他的家人就成了送礼求情的挡箭牌。他既时常要求同志们这样做,又做到率先垂范。这些年来,拒收现金、礼品在万元以上,据吃请不计其数。~年5月份,一位案件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申请法院执行,案件迅速执结后,这位当事人看到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掏出1000钱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表示感谢,他当即告诉那人:“支持法院建设,我们欢迎,但你要给我自己,看来,你还是不了解我做人的准则”。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是一名优秀法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对任何“强权官意”都不盲从,而是严格执法办案,展现着法官无偏无私的坦荡胸怀。一次他已下班回家,突然接到一执行线索,他马上和执行人员来到被执行人家。当事人的家属一面与执行人员纠缠,一面四处打电话“求援”。果断决定将这名当事人带回法院审查。谁知这名被执行人竟公然叫嚣:“我看你们谁敢往拘留所送我,我找的哪个人都比你官大,都能管着你!”果如其言,说情电话不久就纷纷打来,最后干脆关闭手机,依法对这名被执行人作出处理。
面对各种荣誉,表示,我只是法院集体中普通一员,我个人的成绩离不开全体同事的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谦虚谨慎,以现在为起点,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法院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郑军,男,1966年12月5日生,汉族,大学学历。现任我院党组成员、审委会委员、政治处主任。郑军同志多年来被评为我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先后分别被区委、区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被市中级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所在庭多次被院评为“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被市中级法院评为全市“优秀审判庭”。
郑军同志在我院审判岗位工作近21年,先后从事民事、经济、行政审判,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怀着对法律执着追求信念,矢志不渝,公正司法,倾心为民。
近几年来,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公正司法、一心为民”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把维护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落实司法为民,切实履行行政审判职责,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履行了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
行政审判是对行政权力的司法监督和制约,是法院法律水平和队伍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又是树立法院权威的重要部门。因此,行政审判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尤为重要。“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这是他做人准则,也是他的工作作风,在办案中无论案件大小、难易,他都能认真对待,毫不含糊。坚持以事实根据,依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在承办案件中他能排除各种干扰,妥善把握和正确运用法定程序,证据规则,保障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保证行政诉讼程序公开、公平、合法。从事行政审判工作六年来,他共审理各类案件200余件,所审结案件无上访,无超审限。
在办案中,他做到一身正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经常主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带领全庭同志,团结协作,忠诚履行职责。2024年在审理本市“城中村”折迁案件中,行政庭先后受理4起市房管局申请执行新字村4户拆迁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这些案件不仅参与拆迁户人数众多,涉及面广,而且拆迁户与行政机关多次对立冲突,拆迁户成群结队多次到省、市、中央上访,处理不好极易激化矛盾酿成重大恶性事件。为此,郑军同志受理案件后,召集全庭同志认真分析、冷静对待,从立案、送达、听证、宣判等环节制定预案,研究突发事件处置措施,多次专题向院领导、区委、人大汇报,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深入拆迁现场,耐心细致地软化拆迁户矛盾。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下,经过认真准备,公开审查,慎重研究,顺利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妥善处理了群体性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的基础、核心和根本价值所在是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今年,在城市拆迁改造中,他与其他审判人员化解了一起二十多人对房屋拆迁许可证不服的行政案件。案件双方当事人就补偿及是否存在伪造虚假证明等问题争执很大,情绪对立,互不相让,原告要求立即停止拆迁工作。针对该案涉及人员多,当事人间文化程度、法律意识、道德水准差异,矛盾复杂化的情况,加之该拆迁工作系今年我市城市改造重点项目,市、区各级非常重视,若停止将激化矛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他沉着冷静、仔细核对每份证据,翻阅大量材料,分析每位当事人的诉请及心态,依法全面衡量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老百姓生活利益,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问题,深入拆迁现场走访了解情况,主动向院领导、区、市政法委通报案情,协调各种关系,做当事人、律师的息诉工作,由于他带领法官们工作及时周到、不厌其烦,特别是对煽动、策划者、起哄者分门别类,各个击破,最终经过多次协调、谈判、沟通使该案得以妥善解决,群众生活利益得到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展,社会大局得到稳定。
郑军同志在工作中能带领行政审判庭大胆改革,首先狠抓全庭同志的政治、业务学习。他在庭上建立了周一审判业务学习,周三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结合我院打造“五型”法院,实现“五个目标”机制,把学习作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以学习促审判、用学习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把学习作为指导审判、推动工作有效途径。他不但自己勤于专研并常告诫大家:我们处在风口浪尖之上,社会焦点之中,如果没有坚实的业务基础,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敢于善于审理疑难案件,新类型案件的勇气和能力,那么就会被风浪击倒,被焦点困倒,更谈不上能胜任审判工作,进而服务大局,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就是稳下心来,下大力气,不断提高我们业务素质,而不能成为单纯的“办案工匠”。
通过审理大量的行政案件,他认真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根据行政诉讼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制定《行政案件开庭审理规则》、《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听证规则》、《证据交换规程》等相关文件。
行政裁判文书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要载体,为此他将行政裁判文书的改革作为促进行政审判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在借鉴先进法院优点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在法律文书中,除简明扼要归纳原告诉称,被告辩称外,着重罗列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再叙述通过庭审举证、质证各方观点,以及合议庭确认证据理由,之后根据确认有效证据,叙述本院查明的事实,在说理论证部分紧紧结合查明事实,根据法理、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规定分清双方是非责任,做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判决,这种文书的运用对行政审判公信度和权威性明显增强。
他刻苦钻研审判业务,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指导审判实践,评析案例。
审判实践中,对一些案情复杂、社会焦点、影响大为行政案件,他积极谨慎妥善处理,注意避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倾向,正确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对于能够推动行政审判工作改革的案件,解放思想,大胆受理,依法审判,扩大社会影响,如受理的陈忠仁诉陈杨办违法拆迁并附带赔偿纠纷一案中,陈不服陈杨办拆迁多次信访、上访,该办及区政府十多次调解无果。陈提起行政诉讼,正值17大召开之际,立案时陈声称若处理不公将到北京上访,情绪十分激动。受理后他及时与陈杨办相关领导联系,深入原办理单位,了解发现该房在拆除时其子代签协议,因补偿费分配问题陈家发生纠纷,其子给付其补偿款不到位,故陈起诉,查明真象后,他首先稳定原告情绪,并通过村委会给其子反复做工作,及时开庭,经过庭审发现陈杨办在此拆迁中确有错误,直接下判对区政府整个城市拆迁改造工作将造成被动局面,加之陈是因家庭问题牵连而起诉。为此他高度重视,多次出面协调,寻找良策,最终通过协调使原告利益得到兑现,陈主动提出撤诉。既解决了个案,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随着近几年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大幅上升趋势,他坚持“能调则调,多调少裁”原则,努力减少强制执行案件数量。在审查听证会中,通过向被申请人宣传相关行政法规,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前提下使被申请人充分认识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同时在申请人权限幅度内,结合具体案件提出和解方案,通过采取此种方式,改变了过去“一裁了事”的作法,去年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84件,其中80件占95%,被申请人主动履行。营造了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行政审判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中的职能作用。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行政诉讼虽有了新的发展,但其影响和作用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不仅老百姓知之甚少,不少行政机关人员乃至领导也很不了解,传统观念和势力还比较深厚。面临挑战,他以高度责任心和务实精神,积极开展辖区行政机关法制培训活动。先后召开培训十几次,在培训中他结合行政机关特点,剖析典型案例,解决实践中存在疑难问题,帮助行政机关完善执法操作程序,办案方法,适用法律法规,健全制度,并对行政机关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司法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联系。如:重大案件、重要工作通报、报告制度;交流行政审判信息联络制度;完善司法建议反馈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实施,改善和优化行政审判司法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动了我院行政审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法院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她是法院里最可爱的人,她没有诗人的浪漫,也没有作家的幻想;没有艺术家的洒脱,也没有音乐家的激情,但她有着一腔热血,一腔对共和国法制事业的忠诚。她叫,现今x市x区人民法院民二庭一名普通的助理审判员。作为双方当事人的居中裁判者,如何定纷止争而不激化矛盾,是法官面临的难题,也是奋斗的目标。对此,深信宋鱼水法官说过的一句话:“鲜花和掌声固然是一种记录,但更重要的人民群众的信任。胜败是法律的尺度,而信任是无言的丰碑。”并坚持带着对群众的深情厚谊办案,努力用良好的司法作风和公正的执法行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要是你以前来过法院的立案大厅,一定能经常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被各种人围绕着的场景,这个身影便是。当事人或勃然大怒,或群情激奋,或黯然恸哭,但她总能用最温情的言语、最真诚的交流让他们的情绪快速平复下来。要知道她刚到立案庭时才23岁,却已经具备了让许多年轻法官羡慕,让老一辈法官钦佩的群众工作能力。
曾有一位当事人俞某,因与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不服法院判决,俞某本人外出打工,其父亲则执意替子进京上访。这可难为了包案领导,不论怎么悉心劝说,俞某父亲都不肯放弃进京的念头。为妥善办理此案,陪同该领导三次前往俞某家中谈话。她嘘寒问暖,柔肠百转,换位思考,像朋友一样不厌其烦地认真倾听,并劝俞某息诉罢访。在她耐心温和的开导之下俞某终于放下了些许执着。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俞某家中设施简陋,甚至连门窗都没有安装,十分清贫。她回来后向院里反映了走访过程,法院考虑俞某一家的实际情况经审批同意向俞某发放司法救助金。2024年1月14日,那是个周六,冒着倾盆大雨将司法救助金送到了俞某家中,俞某握住她的手,感动地不能自已,当场表示不再上访并签署了息诉罢访承诺书。
在坚守信访岗位的三年里,她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清理了大批的信访积案,努力化解和消弭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误解和隔阂,虽然无法在一朝一夕间化解一些信访老户的问题,但也深得他们的信任和赞赏,为此该同志也获得了全省集中清理涉诉信访积案活动先进个人、x区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
“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这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纸裁判文书有的时候来得很容易,几十分钟的庭审,几十分钟的制作也许就“出炉”了,但缺乏亲和力的法院和法官,会让当事人感觉到法律不近人情,即使是再完美的审判、再公正的裁决也难以令人信服,当事人的心结也许因此打的更紧了,矛盾也更激化了。
原告柳某诉被告钱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柳某拿着仅有的一份汇款凭证跑来法院要求钱某归还7万元借款。拿到这个案子后发现,汇款凭证并非原、被告之间的汇款,又没有出具借条,并不能证明钱某向刘某借过款项。经询问,柳某陈述是通过其姐姐向被告短信中指定的案外人帐户汇款的,并出具了其姐姐的书面说明,但作为近亲属又未到庭作证,该书面说明的证明力极低。后柳某又提供了钱某发给他的手机短信,短信内容包括指定借款汇到哪个帐户佐证,多次承诺还款期限等,唯一的问题是短信是否钱某所发。经向移动公司调查发现发出短信的号码并没有登记户主信息,无法证明是被告发的短信,从证据角度看案情对柳某十分不利。很多案子到了这样的环节,法官们在心里可能都觉得无能为力了,只能根据证据、遵从法律作出判决。这时,想起开庭前曾打电话给钱某提醒开庭事宜,钱某在电话里表示钱是要还给柳某的,但是人在外地无法来开庭。他想,只要说服钱某来法院开庭或调解,案件就会有转机。于是,在缺席开庭后一次又一次给钱某打电话,希望其到法院来做调解工作。期间感觉到钱某一直没有抵赖借款,只是觉得当时自己没有履行能力,欠了柳某这么长时间的钱也无颜面对对方,存在逃避处理拖延时间的心态。她也十分理解被告的心情,为了能够促进双方调解,想了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案,并征得双方的同意:先在电话中商定好调解协议内容,钱某先到法院签好协议后离开,再让在法院外等待的柳某进来签字。终于,在她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在审限还剩3天时,钱某、刘某于晚上8点先后到法院签字调解。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法官审的是案,救的是心,开的是庭,给的是情。像柳某和钱某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这些案件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双方都满意的结局,正是能够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带着法官的良心办案件的成果。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法官,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始终不渝地追求着为群众办事的崇高理想,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而这种追求需要莫大的正气和勇气。这样的法官生涯,架起了法律和百姓之间的桥梁,真正的体现出这份职业最核心的价值观——忠诚为民。
原告章某诉被告薛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案件标的额仅1万元。法院向被告薛某邮寄送达诉状、传票等诉讼文书,因家中无人被退回。如果不能直接送达则需要公告送达,原告章某将为这1万元的官司多耗费5、6个月的时间。为提高送达效率,与同事利用晚上时间到被告薛某居住的村里送达,因村中门牌号码不规律,村民的指引也相互矛盾,两人徒步摸黑来来回回地找,期间被村中乱窜的狗吓到好几次,仍是坚持找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结果。只好联系了邻村的同事过来带路,才终于齐心找到了薛某的住址,但家中依然无人无法送达。一晚上辛苦的送达回到家已将近晚上10点,但还是没有轻易放弃,之后她一次又一次给被告薛某打电话,一开始薛某都不接电话,后来则是口头答应到法院来领取传票等,但又一次次违约不来。最后和薛某耐心地解释了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和传票等的用意,是希望其能够了解原告的诉求和其参与诉讼的权利义务,有针对性、有效地提出抗辩和提供证据,是对其自身权利义务的保障,被告薛某最终听从了她的意见,到法院自觉领取,避免了公告送达,及时维护了原告利益。
随着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警觉的增强,现在法官一句话说得不对,立马会让群众产生对立情绪。尤其是基层法院,法官遇到的当事人形形色色,但觉得,与群众交流最重要的是你讲话时的态度和立场,只要你保持谦虚、耐心的态度,不盛气凌人,并巧妙地把法律规定转变成普通人的话说出来,总能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最终让群众能够接受。
有一次,接到同事电话,请她到法庭帮助做一对老人的工作。到了法庭后,原来是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妻,因为给儿子作担保被告上了法庭,他们认为自己在借条上签字的时候是为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只知道是儿子让他们签的,后来儿子跑了不还钱,原告还找人砸了他们家里的窗户,他们不应该承担责任。因为老人家不会说普通话,在法庭上情绪十分激动,完全不按正常的庭审程序发言,说的话又是反反复复那几句,承办法官不会用话交流,庭审陷入僵局,才找帮忙。耐心听了老人的陈述后,为了劝慰两位老人,用老人家最能理解的方言,向他们交流了承办法官的一些优点请他们相信法院;同时劝他们表明,他们在法庭上的陈述法院都会如实记录不需要多次重复,但在对方当事人不认可的情况下,有的是要提供证据来证明的,可以请求承办法官再给予时间去准备证据;如果有人到家里打砸,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要求保护等等。案件最终顺利完成了庭审,在判决后经过承办法官的耐心答疑,两位老人也没有上诉。
到法院民二庭投入审判一线工作一年多来,经过庭前、庭中、庭后的各种释法明理工作,她办理的约400多件案件无一上访、缠诉。2024年在全市法院系统荣立三等功,其亲近群众、擅做群众工作的特点也在该院干警中有口皆碑。 “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她努力工作的永恒目标。她平凡的像一滴水,却踏实的像一座山。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着法制的力量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