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ppt免费下载网

展开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2024年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篇一

金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卓越的传统——兼容并包说起,讲述了中国北方齐鲁文化、南方荆楚文化和西部秦文化的主要内涵,概述了儒、道、墨、法、医等诸子各家和佛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他们对于今天的启示,以及传统文化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金教授提出,要成为优秀的人,应具备“善良、勇气、智慧、美丽”四个基本原则。

讲座中,金教授古今贯通、广征博引、幽默风趣,为到场师生奉上了一顿充实的精神大餐,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内容,儒、释、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释家的教育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我们称之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育基础,是以自制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为教育基础,是以自省、因果教育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为修学基础,以戒、定、慧为修学核心。

何为人生:人生就是人们的生活。何为宇宙:宇宙就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包含五大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什么是伦理:就是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性、姓、信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把随顺自然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五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矿物的关系)。

以前,我只是读弟子规,读论语,觉得很好,针对自己只要严格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觉的做的就很好了。通过这次县教育局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80后、90后、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我们生长在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现在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八德中“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孝道的传承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是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因为,如果儿女不孝顺父母,家庭就不可能和谐,社会的“细胞”家庭出了问题,社会这个大家庭怎么可能和谐。自古以来中国老祖宗就认为“百善孝为先”。乌鸦尚且会“反哺”,羊羔也会“跪乳”,动物都知道报答和感恩父母。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所以,人如果丢失了“孝道”,就会忘本,会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没有父母的养育,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能有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篇二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很有帮助和启发。我们一定要抽时间认真学习,认真体会,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学习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一、有爱心、讲正义、有骨气,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具备了这五个方面修养的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对世间万物要有仁爱之心,对工作、对同事、对家庭、对社会、对群众要充满仁爱之心。俗话说,仁者无敌,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对社会有爱心、对群众有感情的人肯定是受群众欢迎的人,受群众欢迎的人肯定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为人处世除了仁爱之心,还要讲道义、正义、骨气,更要讲民族大义。一个人若能讲求正义、主持公道、做事公正、作风优良,那么何愁没有朋友,何愁事业不成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不讲道义、没有正义、缺乏骨气的民族可怕的,也是长久不了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我们讲正义、讲骨气、讲民族大义,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二、心系群众、报效国家、遵守法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其位,谋其政。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身在其位,就要为国所想,为民所系,报效国家,执政为民,做出一番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会身怀正气、两袖清风;只有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才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民;只有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会舍小家顾大家,弃贪欲谋发展,才会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公道”。所以我们对群众、对党纪国法要怀有敬畏之心,要把群众放在心中位置,想方设法增进人民福祉,胸怀国家,心系大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遵循规律、着眼发展、踏实做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规律是事物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抓住规律,遵循规律,工作就会水到渠成,为人就会收放自如,处事就会游刃有余,人就会成熟自信。现代社会,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以发展的观点指导自己,打破习惯思维,抛弃主观偏见,客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避免急躁冒进。只有如此,才会放眼长远,做事有预见性,我们的事业才会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四、与时俱进、明白事理、取长补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千变万化,为此,学习就成了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明白事理,才能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实现大智、成就自我。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敢于直面工作中的困难,敢于正视出现的新矛盾,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标准来分析形势、研究问题、解决矛盾,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的觉悟才会越来越高。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篇三

从带着纠结和困惑踏入校门,到怀揣着感恩和不舍踏出校门,三天封闭学习,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涤,门内门外仿佛已是两个世界。传统文化不再是起初心里那虚无缥缈的模样,变得立体、真实。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学习班上,学员们通过读诵经典、观看视频、听取授课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思“家国天下”的真理。传统文化绝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之乎者也”这么简单,更不是迂腐、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滋养,理想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四十年来,诸多新鲜事物夹杂着糟粕扑面而来,猝不及防的人们很快沉浸或陶醉在横流的物欲之中,古圣先贤及革命先辈们世代承袭和坚持的理想信念在人们心中也逐渐褪去了色彩,甚至被打上“死脑筋”的标签。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我们摒弃纷扰,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去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唤醒了我们对世界、对人生的重新认知,从古圣先贤提出的“大同世界”到共产党提出的“共产主义”,向善而行的世人终究会殊途同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道理其实十分简单,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三天的学习中,“反求诸己”一词频繁的出现在授课老师口中,时刻提醒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反思自我,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之言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会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

世间几十年,自认为在为人处世方面一直得体,但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再来扪心自问,“反求诸己”何曾做到过。家庭中出了问题,常常埋怨家人,好似自己诸事皆对。个人发展中遇到问题,往往感叹自己起点太低、平台不好,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问题。目前传统纸媒的发展正处于困难时期,当是众志成城之时,然而每每工作不顺或遇瓶颈,总是先找客观原因,归咎于时代的迅猛发展和报媒日衰的大环境。殊不知,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仍有多家报媒逆势而上、涅槃重生,更胜往昔。

究其原因,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却一直只看重知识的学习,放弃了对做人的常识的积累。“知识只是人的能力,而常识则是人的能量”,老师的这句话一直让我们为之思考。所谓传统文化中的常识,是一个人处世必须遵从的一些原则,让我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约束。“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字不多,却字字珠玑,五伦八德,不仅仅是作为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更是这个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

特别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匹夫担当”,让蝇营狗苟的我们无比汗颜。痛定思痛,我们将以古人先贤为榜样,自省、明德、利他、向善,以“日行一善”的坚持开始“爱”的播撒,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点滴开始“爱”的累积,相信“爱”的“萤火之光”终有一日必将成为“爱”的“燎原大火”。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习古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仁爱”,就是要学习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真正去塑造高尚人格,养成浩然正气,从而更好地经营家庭、谋划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曾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优秀的“家风”“家道”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本,是流传千年的民族文化符号,也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动力之源。

对于我们报人来说,临报集团何尝不是一个大家庭。当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汲取力量,要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方法和实践路径。这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力量,解决方法、实践路径就是集团的“家风”“家道”。集团良好的“家风”“家道”就是我们上下同欲、凝心聚力的根本和基础,就是我们克难而上、逆势崛起的勇气和魄力,就是我们改革创新、戮力攻坚的担当和责任;就是集团每个“家人”身上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就是集团每个“家人”身上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集团每个“家人”身上的明德之心、利他之心、至善之心。当集团每个“家人”都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集团这种好“家风”“家道”在我们手中塑造、成长、传承,我们将一身正气、精神抖擞、斗志高昂,无往而不胜。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身为一名老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_,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才能创造新生活。传统文化是财富,他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系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中用,这就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身为一名老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_,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才能创造新生活。传统文化是财富,他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系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中用,这就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篇六

在我县举办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我们有幸听到云南大学“名嘴”金子强教授的题为《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

金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卓越的传统——兼容并包说起,讲述了中国北方齐鲁文化、南方荆楚文化和西部秦文化的主要内涵,概述了儒、道、墨、法、医等诸子各家和佛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他们对于今天的启示,以及传统文化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金教授提出,要成为优秀的人,应具备“善良、勇气、智慧、美丽”四个基本原则。

讲座中,金教授古今贯通、广征博引、幽默风趣,为到场师生奉上了一顿充实的精神大餐,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内容,儒、释、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释家的教育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我们称之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育基础,是以自制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为教育基础,是以自省、因果教育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为修学基础,以戒、定、慧为修学核心。

何为人生:人生就是人们的生活。何为宇宙:宇宙就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包含五大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什么是伦理:就是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性、姓、信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把随顺自然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五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矿物的关系)。

以前,我只是读弟子规,读论语,觉得很好,针对自己只要严格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觉的做的就很好了。通过这次县教育局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80后、90后、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我们生长在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现在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八德中“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孝道的传承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是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因为,如果儿女不孝顺父母,家庭就不可能和谐,社会的“细胞”家庭出了问题,社会这个大家庭怎么可能和谐。自古以来中国老祖宗就认为“百善孝为先”。乌鸦尚且会“反哺”,羊羔也会“跪乳”,动物都知道报答和感恩父母。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所以,人如果丢失了“孝道”,就会忘本,会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没有父母的养育,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能有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显示全部

标签

相关新闻

反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