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生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
3.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悟。
1.交流初读感受。
2.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勾画出让自己感到神奇的语句。
3.交流勾画的语句,并认真品读,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伟大。
四、总结拓展。
1.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宇宙,进一步感受神奇的变化与盘古的无私奉献,升华情感。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浏览各民族创世神话,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让学生积累本课优美词句。
四、仿照第四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可以从下面的话题中选择一个接着写,也可以自己确定内容。
1.“公园的景色真美呀。”
2.“超市里,商品的种类真不少。”
3.“我们的校园可美啦!”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找出文章中心句,并打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
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1、研读第1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那时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
2、研读第2自然段
(1)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
(2)重点讲解:抡和劈
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重点指导“抡”、“猛劈”,可结合动作理解。)
(4)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3、研读第3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请读课文第三段,找到后请画出来。
(2)谈感受,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体会盘古的艰辛
(3)说话训练
4、学习第四节
(1)好好读这一段,感受英雄盘古在倒下了,身体发生的变化
(2)词语积累
(3)拓展训练出示:变成了的
(4)文中最后省略号的应用
5、师:所以我们说: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6、课堂小结
四、示范复述,总结线索
师:当天地一片混沌,是盘古──;当天地渐渐分开,是盘古──;当天地稳固,盘古把他的身体──。按照这样的顺序,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五、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风 云 雷
太阳 月亮
东 西 南 北 美丽的宇宙
大地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说话,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板书: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黑暗创造宇宙(一生上黑板听写)
校对听写结果.
2、说话导入.
谁能用咱们听写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最后一段]
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说说对盘古的印象[伟大]
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课文,体会伟大.
导语:盘古的伟大流淌在我们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盘古的伟大.
找到句子后,找到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你的感悟,有收获的请举手
弹性教学:
1、教学: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a、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动作[顶天立地]
老师示范做这一个动作
b、找反义词[升高------下沉]师随机板书
重点体会使劲一词.使劲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一句.
c、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句.
2、教学: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理解:混沌[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谁是大力士来读读这一句?
[随机板书]
重点理解动词:抡、猛劈
b、果然一声巨响,天地怎么样了呢?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知道朗读这一句,可指名读,再齐读。
这一句话中有很多对反义词,先自己圈出来[反映敏捷是聪明的表现]师随机板书
c、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段)
3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读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盘古的什么化作了什么?找出变化后,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样
开小火车读
自己喜欢哪一句先准备一下,两列小火车开,看哪一组好
齐读第四段
请你也来写一句盘古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奇特
[当回作者,拼起来是一段完整的文章]
交流,互评
看,盘古就算自己倒下了,还在为创造美丽的宇宙不断努力,我们怎能不被盘古的伟大深深感动:
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段)
4、此时此刻,你想怎么来赞美盘古?
教师示范:盘古啊,盘古,你真酷!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5、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
板书设计:
盘古 开 天地
创造 宇宙
化作:气息 风云
声音 隆隆的雷声
四肢 四极
血液 江河
汗水 雨露
肌肤 大地
汗毛 树木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教法:读议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相结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热,激发兴趣。
你会说“( )天( )地”的成语吗?
二、复习导入,提炼中心。
1、这些词语你都会念了吗?
(课件出示词语:混沌 漆黑 抡起 缓缓 一丈 黑暗 肌肤 辽阔 血液 滋润 创造 下降 猛劈 逐渐 祖宗 四肢)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反复诵读,品析词句。
1、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
2、指导读好第一、二自然段。
3、天和地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出示课件)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分句读。再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显示: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4、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5、在这篇文章里表示慢的词语还有,请大家到课文里找找。
(课件出示文中四组句子,演示表示慢的词语变红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体验艰辛。
1、现在我们来当当盘古。
2、课件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 我想说:盘古,你真_________!)
五、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终于有一天,盘古累得倒下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指着大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读给我自己。让我们共同来分享这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2、老师把这段话中的好词组积累下来了,一起来读读。(出示课件上划线的优美词组。 )你能像这样也来说几个吗?
3、大家想想,盘古的头发、眉毛、耳朵、鼻子、牙齿、手指头、脚趾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示课件:他的( )变成了( )的( )。]
4、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
六、想象画面,复述故事。
1、同学们,你能把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完整地讲一讲吗?
(出示课件:宇宙混沌 巨人沉睡 气息变风云
抡斧猛劈 天地生成 声音变雷声
顶天蹬地 天升地沉 双眼变日月
身体巨变 创造宇宙 四肢变四极
肌肤变大地
血液变江河
汗毛变树木
汗水变雨露
……
2、现在,下面请大家选择一段练说。
七、升华中心,课外延伸。
1、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件逐个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及名称。)
2、课件示作业:这些神话故事很有趣,课后我要找来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天
盘古开 创造 宇宙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创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中心句。
4、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特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特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交流: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初步感受神话的神奇。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学习生字
(1)猛劈一丈辽阔血液祖宗
(2)缓缓逐渐
(3)四肢肌肤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评价。
2.默读课文,找中心句。
3.指名读、齐读中心句。
这句话概括了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它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大概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的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4、用“创造”练习说话,并指导书写。(展示)
四、走进文本,品词析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并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片段一:抓住“混沌”,感受远古世界的神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1、神奇在哪儿?
2、(出示图片:混沌一片的世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相机指导朗读。
片段二:抓住“十万八千年”,感悟神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1、神奇在哪儿?
2、抓住“十万八千年”,感受神奇。
3、指导朗读。
片段三:抓住“抡起”“猛劈”,感受盘古力量之大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神奇在哪儿?
2、比较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1)自由读,发现句子的不同。
(2)哪一句描写的比较好?为什么?
(3)指名说,相机演一演并指导朗读。
(4)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你想到了那个成语呢?——开天辟地。(板书)
片断四、引导发现,感悟语言对仗美。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神奇在哪儿?
(2)读读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片段五: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神奇在哪儿?
2、自由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3、创设情境,演一演。(出示课件)
4、引读: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倒下后,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超市
1、课文读三遍,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2、暗、降、丈、创、造各写两遍。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教材简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人类的老祖宗——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用自己的身体幻化宇宙万物的故事。课文极富想象力地让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忽然醒来,抡斧猛劈使混沌初开,天地分明后,责任感使这位巨人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文围绕创造宇宙的过程,抓住盘古的动作、心理,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时要注重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在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中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和语言的精妙,感悟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难点在于用自己的话清楚而有条理地复述课文,通过学习体会盘古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神话引入,揭示课题
1.填空。(播放音乐和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神话传说就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这些神话故事吗?出示:女娲( ),精卫( ),嫦娥( ),后羿( ),大禹( ),愚公( )。学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2.揭题。神话故事都有着引人入胜,曲折动人的情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知的神话故事,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对神话故事产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开始学习。
二、初读感知,把握中心
1.认读生字词。
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宇宙黑暗茂盛
创造上升下降血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
2.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找课文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3)围绕“创造”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对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只有关注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想说、敢说,才能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建构民主和谐、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三、精读品悟,突破重点
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研读第一自然段,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理解“抡”的意思,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研读第二自然段,解决“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的问题,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1)根据学生回答,理解“混沌”的意思。
(2)“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两两相对,恰当地写出了天和地的特点,形象地再现了神话的神奇之感。“渐渐”“缓缓”“慢慢”都有速度不快之意,形象地表现出天地的分开不是一时之事,要经历一个过程。混沌的东西分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盘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3)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读第一段想一想,盘古这仅仅是普通的一劈吗?他这是在____?(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用成语概括段意。从课文中你还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顶天立地)让学生角色体验,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
4.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配乐朗读全文,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景。
(3)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4)记忆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借助多媒体画面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5.学习最后一段。大家看,这就是盘古!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身化万物!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盘古开天地》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故事中优美的神话语言、高大的神话形象、深刻的神话内涵,只有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引读、导读等多种朗读,通过一定的学法指导,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走进了文本,真正读懂了“顶、蹬”的意思,读懂了盘古的高大,读懂了盘古的顽强,
四、发挥想象,复述故事
1.复述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前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在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2.学生复述,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的音响和画面情景让学生复述课文,让学生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增长学生的智慧,汲取文本的语言素养。
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说一说。面对盘古这样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归纳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只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但他那英勇、顽强、无私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回家后请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并搜集两个神话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述。
设计意图:故事会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盘古开天地》走向更多的神话,进而走向“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盘古开天地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孩子们,平时的阅读中,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我们来交流。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检查
1、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这些词语应该难不倒大家。(出示词语)
自由读谁想读给大家听齐读
2、孩子们,看这个词“混沌”,你是怎样理解它的?字典里有两种解释。(出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学生答
孩子,看,这就是馄。(示图)
让我们吧“混沌”这个词放到句子里读一读吧,谁能读好它?
(二)课文检查
孩子们,课文已经预习了,你认为盘古是个怎样的人?你的理由是什么?拿出与预习单,我们一起来交流。顺机板书
出示文章中心句,齐读。
三、品读赏析
1、文中那些句子深深打动了你?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交流
示图
2、课文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它省去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他的牙齿,变成了( )的( )。
他的五指,变成了( )的( )。
他的鼻孔,变成了( )的( )。
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 )的( )。
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学后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图片,简介。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
3、有人把这些神话故事编成了一首《民族文化千字文》。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五、小结
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神话故事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共同亲近神话故事。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古典神话》、《封神演义》。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初步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观察文中四幅图,并用天()地来概括主要内容,谁来说说看?图1(板书: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
2、你能根据四幅图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吗?(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二、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1、同学们了解了这个神话故事,那么故事的起因应该怎么复述?图2
齐读,这幅图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才能更好的复述故事?指名说。
关键词:混沌(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故事的经过又怎么复述?图3、图4
齐读,这两幅图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才能更好的复述故事?指名说。
关键词:动词(醒、睁眼、拿起、劈过去、上升、下降、撑、倒下)
3、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图5
齐读,这幅图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才能更好的复述故事?指名说。
关键词:变成了、化作了。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图6、7、8、9、10、11、12
(2)盘古的身体还能变化成什么?图13
(3)有感情地朗读。图14
4、抓关键词,分组讲故事。
三、感知人物形象图15
1、指名说,上台写。(四字词语)
2、齐读,巩固。
3、同学们说的都跟哪几幅图有关?
4、那么,图1是不是可以不要?为什么?
不可以,那是故事的起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环境非常险恶,盘古开天辟地,是我国的第一个神。所以这个神话故事是——板书:创世神话
四、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立这个故事?图16(板书:神奇)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故事的神奇?图17(板书:时间、形象、语言)
1、时间神奇
突出盘古的坚持、伟大。
2、形象神奇
盘古做的事是人做不到的。
3、语言奇妙图18
句式对称、相似,便于朗读。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感受到了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写写看吧!图19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看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如何读课题。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认识一下盘古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词可以把他们圈画出来。
2、识记生字词
3、找中心句
(1)词语会读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相信读通这篇文章就不难了,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这篇课文那句话概括了整个故事内容?请你们默读课文,把句子画出来。
(2)生汇报(课件出示)
(3)小结:这句话就像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同学们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中心句。
(4)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创造这个词不好写,我们来写写这个词。
三、走进神话
创造之路十分艰难,那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你们的疑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混沌
1、混沌什么意思,盘古沉睡多久?
2、全班读。
(二)学习盘古醒来
1、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醒来的盘古会做些什么呢?天和地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
2、盘古醒来做了什么?谁来说说。
(1)生汇报(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2)对比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3)指导朗读,读出力大无比
3、天和地又有什么变化呢?
(1)生汇报
(课件出示)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自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对反义词)
(3)合作朗读确定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上升对下降天对地)
(4)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东西上升了,哪些东西下降了?
(5)还有没有什么发现(缓缓、慢慢、渐渐互为近义词)
这些词都表示什么意思?那我用慢慢分开、慢慢上升、慢慢下降好不好?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表示相近的意思,说明作者不仅用词准确,而且丰富,表示慢的词语原来有这么多啊,祖国的词汇真丰富啊,这些词同学们可以课后抄在积累本上。
(6)小结: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真是越读越有滋味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天和地终于分开了,聪明的盘古却担心起来了,他在担心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2)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哪些词是写盘古的动作(顶、蹬)
(3)我们也来当一分钟的盘古吧。
(4)在这一分钟里,你们感觉如何?盘古保持这个姿势多久?几年过去了,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几十年过去了,盘古——;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盘古还是——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忍着浑身的疲倦,仍然——
(5)顶天立地时,盘古心里想——(可当场写也可回去写)
(6)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顶天立地时,盘古心里想——。
2、预习下一部分的内容。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2、生字词卡片。
3、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⑴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⑵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⑶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⑴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⑵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⑶ 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知识能力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倘若、侍侯、脾气、邻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有关动物的片段。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
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打一动物( )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鹅请出来吧!(播放乡下白鹅的视频)
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鹅?(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引导)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板书课题:白鹅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
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3)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琵琶行》教学设计(两课时)
一、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整体阅读。请同学们回答:《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诗,第一小节交代了什么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是“送别”。古人写送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中国人的传统,喜欢团圆。 “何事长向别时圆”,分别总是令人伤感的。所以读古诗,要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敏感。更何况诗人当时的处境:被贬官来到偏远的九江,本来心情就很痛苦,再加上分别之苦,更是雪上加霜。按照唐朝规定,被贬人员接到皇帝命令,必须马上动身。当时白居易来不及向朋友告别就起身了,所以他来到九江,对这难得的朋友格外珍惜和留恋。
二、第一小节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事要素外,还写了什么?
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一个“秋”字告诉我们,当时的环境也是悲凉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举酒欲饮无管弦”点明了话别时的孤寂无聊。一个“惨”字告诉我们“以酒浇愁愁更愁”,这小小的船儿如何载得动这许多愁!分别之时,只有那一轮明月浸泡在江水中,冷月无声,诗人内心悲痛、伤感、凄凉。就在这时,出现了转机:一个“忽” 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理解作者创造的艺术氛围是读懂作品的关键。抓关键词语,体会感情色彩。
三、第二段描写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解决三个问题:1.大量地使用比喻。2.运用留白、烘托的艺术手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戛然而止,但是诗人的内心活动仍在继续。诗人沉醉在那美妙的音乐之中,音乐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3.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试音到“低眉信手续续弹”,从“轻拢慢捻抹复挑”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从“间关莺语花底滑”到“凝绝不通声暂歇”,从“银瓶乍破水浆迸”到“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经历了一个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欢快到艰难,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的复杂多变的过程。音乐的旋律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回肠荡气。更为动人的是,诗人对音乐的描写紧紧抠住一个“情”字:“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让情感伴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而变化,才能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悲哀,才能显示出音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说出喜欢的句子,课堂就活了。学生喜欢的句子如何与“三个问题”对接?顺序不是主要的,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学生喜欢的句子中引到“三个问题”上来。这是接榫的艺术。
四、自古以来,描写音乐的诗词歌赋很多,比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都是描写音乐的绝唱。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白妞说书”的一段,请大家欣赏: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白妞说书”也写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改成“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好不好?
不好。即便改成“掌声响起来”也不好。特定的艺术境界决定了只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才是最好的。贾岛的“敲”好还是“推”好?恐怕也是这个道理。进入到艺术欣赏的深层领域,估计学生比较感兴趣。
五、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然后思考问题:琵琶女自叙身世与上段的音乐描写是什么关系?
有对应关系。教师板书:“描写音乐”――“自叙身世”。教师请同学们先交流,然后找几位同学回答。教师说上句:“描写音乐一段,虽然没有写琵琶女的身世,但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实际上就是在叙述琵琶女坎坷的身世。”请同学们接下句:“自叙身世这一段,虽然没有描写音乐,但那悲惨凄恻的身世经历,实际上就是一首悲凉的乐曲。”这种对联式的语言训练,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作品理解的程度,又可以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一举两得。
六、有人说,琵琶女的故事不真实。还有人说,诗人夜晚与一陌生女子交往,怎么就不避嫌呢?你们对此如何看待?
琵琶女的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说。引出这样的话来:“重要的是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怎样折射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美好人格;重要的是琵琶曲丰富的内涵如何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酸甜苦辣;重要的是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如何映现了诗人遭受挫折的人生经历。”可以采取说半句留半句的方式。诗人少年得志,才华横溢,报效国家,满腔热情――不料遭此打击,从天上落到地下。长期以来压抑在内心的悲痛、愤怒、伤感之情无处宣泄,即便有人倾听也可能无法理解,更谈不上产生共鸣了。琵琶女的悲惨遭遇无疑和诗人的坎坷人生非常相似,琵琶女的琴声早就勾起了诗人痛苦的回忆。当听了琵琶女的悲惨身世经历后,诗人仿佛找到了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他再也控制不住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感情――“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像是一个饱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了久别的妈妈,倾诉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口哲难为听。”他如同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如同一个行走在茫茫黑夜里的过客,突然遇到了别人的施舍,突然看到了一线光明――“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他欣喜如狂,忘记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他更像一个乞丐,用真诚又可怜的眼光恳求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女也被诗人感动了,她无法想象眼前这个名满天下的诗人竟然会有如此不公平的遭遇,“良久立”三个字把琵琶女内心翻江倒海般的复杂感情表现得含蓄蕴藉。我们可以想象,琵琶女眼中满含泪水,为了诗人,也为了自己,再尽情地弹一首。诗人痛哭流涕,泪洒青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两颗心连在一起。至此,我们明白了: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同的命运构成了同一个艺术典型。这就是《琵琶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悲剧美之所在,也就是它千古传唱的根本原因。课堂如潮,汹涌澎湃。这是一种课堂境界,学生在这种境界中,心灵得到陶冶,感情得到升华;教师也陶醉在这课堂艺术境界之中,体验人生,感受幸福。
七、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捧读这首诗仍然心潮澎湃,情不自已。为什么?
因为我们同情诗人的遭遇,因为我们热爱这位伟大的诗人,因为我们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我们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好的精神食粮。“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最后,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无限崇敬之情,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琵琶行》,我内心都难以平静,备课时两眼闪着泪花,甚至不得不停下来平静一会儿。我太喜爱这首诗了,它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我的心。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六
月光曲教学设计两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跟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 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七
《锄禾》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名3~5人。
二、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dāng当
1.分析字形、上边当,下边彐。
2.组词:当中、当时。
3.指导书写:
pán盘
1.分析字形:上下结构,上边舟,下边皿
2.组词:盘子一盘菜
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
wǔ午 hàn汗 lì粒 xín辛 kǔ苦
要求:分析字形结构并组出词语来,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写一个。
(三)读词语
当中 当时 中午 下午 汗水 盘子 米粒 辛苦
苦瓜 饭粒 汗珠 一粒米
(四)组词练习:
汗( ) 午( ) 粒( ) 苦( )
(五)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语文《盘古开天地》两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八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