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篇一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已经认识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通过儿歌和身体的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内容:
《神奇的两条"于"》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它们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读法和运用。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理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
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
活动准备:
课件ppt、儿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
1.带小朋友们去看海,出示ppt课件问:你们看到大海里有什么?(海豚、海龟),海龟、海豚各有几只?幼儿说出数量,教师出示ppt,53,海龟和海豚比,谁多?谁少?那么5和3相比,那个数字大?那个数字小?教师问:我们可以在5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放到这可以吗?启发幼儿,引出">",让幼儿观察大于号的嘴巴向着前面,对着大数笑,大于号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读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龟和海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出示ppt,问:大鲨鱼和小海马在生活在这里,找一找,大鲨鱼有几条?小海马有几只?,说出各自的数量26,引出"<",观察小于号的大嘴巴也是对着数字大的,但是方向是向后边,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读小于号,说出2小于5.
3.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大小两条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它叫大于号。嘴巴向<,它叫小于号。陪我一起游戏和学习.
二、游戏表演:学做">"、"<"
玩法:请两名幼儿做数字宝宝,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着或者坐着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让小观众们读出所表示的意思。
延伸活动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边休息一下,玩玩"送符号宝宝回家"游戏,教师出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感知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活动后心得:
通过创设一起去看海,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带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动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我要学"变为"我要学"。
在活动中我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电话号码的收集,培养幼儿初步、分类的能力。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设计电话号码,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家庭电话号码,幼儿操作材料,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家庭号码
1、你们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吧,请小朋友来写下这些电话号码?
(幼儿写在白纸上,一个号码写一张。教师将其写的贴在黑板上。)
2、你们看了写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幼儿:为什么有的是8位数,有的是11位数。)小结:8位数的是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而8位数中以2开头的是小灵通的电话号码,11位数的是移动电话号码。
二、区分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
1、集中区分:引导幼儿将写的电话号码的数字多少进行区分(如移动的是11位,小灵通的和固定电话都是8位数)
2、幼儿自行区分收集的号码。
(幼儿互相讨论各自写的号码是属于哪种的)
3、归类区分号码(幼儿将移动,小灵通和固定电话号码按三排分开排列。)
4、观察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你看看上面的三类电话号码,发现电话号码有什么秘密吗?
(幼儿:有的电话号码前面的数字是一样的,有的却是不一样的。)小结:住在同一地区的电话号码前面4位数是一样的,如5608;而后面四个数是不一样的。
三、小动物装电话(水中的乌龟,小鱼;陆地上的大象,老虎;天上飞的小鸟,蝴蝶。)
1、分清陆地和水中和空中的各种不同动物。
2、设计电话号码。
要求: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四个数是不变的但要和后面的四个数字不一样!
比如水里的动物前面四位数字必须是1234;陆地上的动物前四位数字是4321,而天上的动物要5678开始,而后面的数字可以不一样,你自己选择喜欢的写,但看好要是八位数的固定电话哦
四、展示作品分析
1、你刚才请了哪些动物朋友,是住在哪里的?
2、你为它们设计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啊?
3、活动延伸为小动物设计了固定电话号码,以后我们为它们设计手机号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递进,谈话导入自然而且直入主题,有效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亲切自然地将幼儿的情绪带入到活动中来。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而且难度不是太大,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加强,给了幼儿发挥想象的自由和机会,提高了幼儿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这样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篇三
[教材简解] 幼儿天生充满着好奇,他们对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而对于藕中大小不同的孔是否通的这一现象还不知。而《指南》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之一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有趣的藕”的科学探究中,幼儿认识藕,探索藕,从而发现藕的很多秘密。
[设计理念]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大班幼儿通过科学探索能察觉到植物的外形特征等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因此,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为幼儿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目标预设] 1、根据藕洞的大小合理选择的材料运用适合的方法发现藕的大洞都是通的,小洞有的通有的不通,对探索藕产生兴趣。
2、在观察和讨论中了解藕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体验藕的有趣。
[活动准备] 1、鲜藕若干;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线、毛线;
3、有关藕的ppt。
[教学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
1、师出示一节藕: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藕)
2、师:请你们看看、摸摸、闻闻藕,它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来说。)
3、师: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像一根棍子,也像小朋友的小手臂。
(评析:科学活动应为幼儿选择贴近他们生活,能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材料。而藕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通过看看、摸摸、闻闻藕,幼儿感知了藕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大胆表述。)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师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
教师慢慢打开切开的藕,在投影仪上幼儿观察交流。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孔的大小不一样。
2、数数藕中有几个孔。
(1)在投影仪上出示几段藕,请你们说说围绕中间的孔,它的周围有几个比较大的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藕中孔的大小和个数是不同的,围绕中间的一个孔,周围有9个孔。
(评析:幼儿对藕的内部特征充满好奇,随着教师将藕慢慢切开这一环节,幼儿的好奇更是上升到极点。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藕的几个内部特征,即:藕断了还有丝连着;藕中孔的大小和个数是不同的;围绕中间的一个孔,周围有9个比较大的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1、师:我们已经知道藕中有孔,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请你猜一猜?
2、师:可以怎样知道它们是通的呢?
3、幼儿利用材料探索藕中孔是不是通的。
第一次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需要的工具,有吸管、有水的塑料瓶,请你们用工具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
②两人一份材料,可以一人拿住藕,一人使用材料分工合作,一起完成。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操作结果。
①师:你是怎么使用这些材料的?幼儿用材料演示。
②师:这些材料为什么能证明藕的孔是通的?
③师:因为水是流动的,水从藕的这边的孔流进,从那边的孔流出,所以就能说明这个孔是通的;同样的原因,用吸管从藕的这边的孔吹风,而在那边的孔感觉到了有风,所以也就证明了这个孔也是通的。
④师:这些小孔也能用这些材料证明也是通的吗?你有好的方法吗?
(评析:第一次探索为幼儿的材料是吸管和装在塑料瓶中的水,通过使用这两种材料,幼儿感知了材料的特性,同时也发现藕中一些比较大的孔是通的,而那些比较小的孔却不能用这两种材料证明,这也为之后的探索提出的问题。)
第二次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来证明小孔是否也是通的。同样两人一份材料,相互合作完成。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操作结果。
①师:这次你又用了什么材料?幼儿用材料演示。
②毛线为什么没有用?
③师:这些比较硬的线才能穿过藕的小孔,就能证明藕的小孔也是通的。藕的小孔是不是都通的?
④师:藕的大孔都是通的,小孔有的通有的不通。
(评析:第二次探索的材料相比第一次更具层次性,有软硬和粗细不同的毛线和玻璃丝线,在使用这两种材料中,幼儿也发现只有比较硬的而且不会分叉的玻璃丝线才是适合的材料。同时他们也发现藕的小孔有的通有的不同。)
四、介绍藕的生长和功效。
1、师:你知道藕生长在哪里?
2、出示ppt,了解藕的生长。
师:春天到了,人们将藕苗横放在河水中的泥土里,藕的茎一节一节的,藕节往下长就长出了根,往上长就长出了荷叶。夏天到了,就开出了美丽的荷花,同时埋在泥土里的藕越长越大、越结越多。秋天到了,藕就成熟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藕。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篇四
变化的温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篇五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
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
(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
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
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
4、结果与讨论:
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
(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