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眼睛、卷头发、时常面带微笑,一眼望去并没什么特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大学女生,成绩优异并多次在各类演讲赛、辩论尝舞台上为班级、学院乃至学校争得荣誉,她就是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97级学生杨莹。
杨莹同学出生在上海,成长于淮河南岸,16岁时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回到故乡。三年的高中生活,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杨莹同学既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又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期间,她曾获得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校一级奖章等荣誉称号,被师生们公认为一名乐观、严谨、勤奋、好学的学生。高考时,杨莹同学因两分之差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她曾彷徨、消沉过,然而,就在拿到上海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暗暗告诉自己:哪里跌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无论上哪所大学都仅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途径,毕业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应该不懈追求的伟大目标。“当一扇门关上时,必然会有另一扇窗打开。”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要牢牢把握住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精神上的振作使杨莹同学在各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军训动员大会上,杨莹同学代表全体新生作了精彩的发言,整个大礼堂掌声热烈,同学们士气高昂。之后十天的军训过程中,杨莹同学练得认真刻苦,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地对待。作为九连二排七班的班长,除了自己动作要过硬,她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白天,她在37oc的高温下坚持训练,晚上回到宿舍,她总能带头认真完成军训日记。她的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文笔流畅,多次被刊登在校刊“军旅之声”上。军训最后一天“当我穿上绿军装”的演讲比赛,她技压群芳,获得优胜奖。在军训表彰大会上,她被评为“校优秀学员”。当她手捧鲜红的证书时,心里无比激动,因为这证书不仅是对她军训十天中取得成绩的肯定,更表明她已彻底从高考失利的低谷中走出,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之后的三年多来,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思想方面,杨莹同学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她身上总能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开朗的精神。
大学的学习比高中多了一份自主,没有老师千叮万嘱,教你一遍又一遍,厚厚的一本书全得靠自己在十个星期内读完。杨莹同学坚信国家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材料专业在二十一世纪必有大发展,她坚信勤奋刻苦的人在材料专业必将有所作为。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她自修的身影,教室里也常能看到她和同学们探讨问题。
刚学工程制图课时,杨莹同学发觉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好,非常着急。经老师启发,她到商店买来一盒橡皮泥,每天早晚用橡皮泥捏各种模型,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力。经过两个月的苦练,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
杨莹同学从大一起就重视英语的学习,大二时,她以较好的成绩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此后,她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收听英语广播,参加英语沙龙,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并参加外语~充电。
在计算机方面,杨莹同学也对自己严格要求,除了课堂上所学的dos、c语言等还自学了photoshop、foxbase、java等语言和软件,并获得微软授权的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证书及上海市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一级、二级证书。
上大学至今的三年来,杨莹同学年年获得“校特等奖学金”,并获“光华奖”、“震旦奖”等特殊奖学金,有幸从尊敬的钱伟长校长手中接过鲜红的荣誉证书。XX年11月,杨莹同学直升本系硕士研究生,攻读材料学专业。如今,她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设计,进行“金刚石薄膜”这一课题的学习和研究。
杨莹同学热衷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工作。自大一起,她就担任了班长。她的班级成员中近一半非上海生源,许多同学第一次离开家,人生地不熟,自然有更多的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当杨莹同学在与家人团聚时,从未忘记班里的外地生。元旦,组织全班到食堂聚餐,到教室里唱歌,自娱自乐。虽没有任何音响设备,也不是每个同学都唱得很好听,可大家的心里都暖洋洋的。元宵节,她带领同学买来灯笼,下好元宵,找了块幽静的草坪,围坐成一圈,谈家人、谈理想。同学的气氛融洽了,班级工作自然也就好做了。为了丰富大家的生活,她组织全班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参观,到嘉兴南湖一大会址学习,到新校区植树......谁说大学生少有班级概念?在杨莹同学的班级中,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感受到家庭所没有的同学情谊。班里有一本“班级日记”,记录了同学们的心情。有人描写事物,有人抒发感情,有人对社会时事发表评论,还有人对班级的大小事物提出建议和意见。有时观点不同,还会展开激烈地讨论。这本日记记录了同学们成长的历程。作为一班之长,杨莹同学知道必须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早退......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三年多也真不容易啊!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保持自己优秀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主动帮助他人,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多年的班长生涯为杨莹同学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她大学以来转过两个班级,而这两个班级都被评为了“校优秀班集体”
XX年暑假,杨莹同学参与了“走进石河子”暑期社会考察活动,并任项目总负责人,从一开始的定标、夺标到接下来的资料收集、整理直至最后的审查、定稿无不饱含了她辛勤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