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理教师培训工作的心得感悟篇一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对教师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做时代的合格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能力,做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
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地理课堂:
一是要有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敢于讲话,而且善于讲话,能够平等地与教师在课上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争论;
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充分研究这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三是要实现三维目标,要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有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只是实现了智育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上升为德育目标。缺少最后这一重要升华,我们的学科就失去应有风采。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21世纪是信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信息来源;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信息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学习饶春燕老师《高考地理试题赏析与教学实践探究课程》讲座,让我感受到高考地理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李老师《潜心研究,科学备考》的讲座,让我体会到研究考纲、试题以及命题规律。深刻学习理解课标以及以课标为依据而制订的考纲,明确最新变化,弄清考试目标,正确把握复习方向,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是高考成功的必要前提;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三基”,突出能力;根据近年地理高考试题发展的新特点,地理高考复习要加强初中与高中联系、自然与人文联系、理论与现实联系。复习高中必修模块时,注重自然地理必修1与人文地理必修2、3的联系,自然地理必修1内部的联系,以及在初中地理背景之上的高中地理各模块的灵活应用。可以利用知识间的各种关系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应用;不可平均使用精力时间,要做到“全面发展,重点提升”,精心研究每节课、每章节、每个模块、每个专题以至整体高考复习的重难点,针对重难点、热点焦点展开教学。
教学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撰写论文时,是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够使教师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地理前沿知识,是与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是一致的。新时代需要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而是打破传统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能够胜任专业工作,具备专业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教改的成败,关乎教育的方向,关乎中国的未来。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理人性教育,知识和人性结合,突显人思想的活性,用人性去认识事物,激发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境界,从而使我们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对职业爱戴,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健康高效的发展。
问题式教学,教师在高质量的情景中提出高质量问题,在情景之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慢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路,有了方法,不至于学习了理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培训之中,通过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感,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会适应时代。
地理教师培训工作的心得感悟篇二
我有幸参加这次地理教师远程培训,在这段时间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学习网络课程,参与在线交流研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这是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的关爱和期待。这是为广大教师雪中送炭,我受益匪浅。我会不断提高学识层次,优化知识和结构能力,增长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当要热爱地理学科,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这样才会想方设法地探索各种教法、学法,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乐学、善学。达到教学的目的。才会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教育观念尽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实效。
其次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变化比较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落伍了。只有学习,在理论上才会有所提高;知识上才会有所丰收,教学技艺上才会有所增长。通过培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反思过去自己的初中地理教学,有许多缺点。如:教学方式方法古板僵化,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动手动脑练习较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对学困生的关心辅导较少……今后,我会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补充学科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做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好教师。
第三,培训让我明白要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改变了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1、在业务方面:
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手段,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光荣感,促进教师依法执教,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和家长,廉洁自律,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是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要任务,也是研修活动的核心内容。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和分享,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更加深刻地的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对新课程模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远程研修让我明白要想进步就必须和同行们交流,要想提高必须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需要不断地总结,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
有付出必定有收获。在远程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战地,写作业,发评论,参加在线研讨,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始终保持高涨的研修热情和不懈地追求知识的精神。这次远程研修直面新课程,直击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切合教学实际,给我们指引了课改的方向。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课程专家们对新课程的解读,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我们深层次的反思。这次基于网络的研修,打破了传统的研修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新颖神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高效的网络研修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百家争鸣、百花齐发,倾情表达,互助共勉,共同探讨课改的真谛。此外,课程项目组、课程团队、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动态,并进行适时引导,不断地给予精神鼓励,使我们倍感温馨。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模块教学方法上得到了突破。这次远程培训,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我们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研修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短暂的远程研修结束了,但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地理教师培训工作的心得感悟篇三
在沈阳参加了几期省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方式更新——要注重学生探究,轻教师讲授。
地理不是任意创造出来的,它是从已有的地理对象出发,根据科学、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经人类自身的地理活动而形成的。虽然学生要学习的地理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活动对人类已有的地理知识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讲解的现成的结论,应该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思维活动和组织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还要注重“自主探究”的技巧。“自主探究”,既要探知识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又要探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对一个知识点要多问“为什么”、“下一步还有什么”、“由此可想(联系)到什么”等;对一个实例要多思考“有什么特色”、“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高和发展”等;对一个疑问要多咨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分析”等等。在自探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打开思路;通过实验、观察,反复推敲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接轨;通过归纳,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内在的发展规律与思维活动自然地形成了统一。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是积极的,只有亲自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为他们接受,并牢记在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实施有效教学——用教材实施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在这个问题上,在教学理念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思考性训练上,我们和沈阳其他学校差距是巨大的!我们平常的教研活动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与整合也基本上没有走出教材的枷锁!我想,这是不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三、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过程粗略地可分成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施探究活动,首先要创设情境,后经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继而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以问题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然后再把这一系列问题组织起来,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我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教师的培训,几期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与匆忙,但却让我受益良多,硕果累累,培训中听到地理专家对地理学科教学的纲举目张居高临下的见解与阐述和一线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展示与交流,我的内心无数次的受到启发与震撼。
地理教师培训工作的心得感悟篇四
7月13日至15日,我们来到北大附中,进行为期两天半的集团地理教师培训。其时已是正式放暑假的日子,但在清晨7点半的校园里,仍然能看到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学生,他们身着便装,安静地穿过校园,步入不同的建筑物内。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不时会看到一些学生,有些在空旷的食堂中摊开书本,有些在教室里写写画画。听说还有考试,可是没有人行色匆匆,没有人紧张兮兮,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都在我们眼前出现了,活动教室里的桌椅沙发温馨而舒适,学生们坐得也随意……看似一切都是慢节奏,可是置身于这个校园中,却感受得都是有条不紊的浓厚学习氛围,也许这就是北大的校园气质!
(一)主题教育
8点半的报告厅,已经坐满了来参加集团培训的老师,我们的主题式学习,是要阅读一本名叫《看不见的森林》的书的节选,这是一本生物学类的著作,和印象中一般的理科书籍不同,作者的写作方式极富文学性又不失科学严谨,如同讲了一个绘声绘色的关于植物越冬、光合作用、食物链的故事,读起来让人非常愉悦,还给了我一种地理老师改行教语文的奇妙感觉。
阅读完毕后,我们对预先设定好的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缺乏食草动物,讨论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变化",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可能的,缺乏食草动物,食物链就断了,那生态系统应该会毁灭了。
下意识地想把这个问题pass掉,但忽然发现,我的思考方式已经出现问题了!遇到了一个看似不太合理的问题,就想把它直接丢到一边去,而"如果……会怎样"的这类问题,其实正是孩子们最喜欢思考、乐于提出的类型。我的学生是否也在课堂上也曾提出这类看起来很没边的问题,我是不是也曾习惯性地丢出一句"不合理"、"不可能"搪塞过去了呢?
于是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和同组的老师们一起"打开脑洞":
生态系统的顽强程度其实是难以想象的,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大灭绝"事件,但在大量生物永远消失的同时,总会有一些能够利用仅有的条件存活下来的,通过漫长的演化,又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直至今日……
然后我们开始在脑海中描绘这样的演化过程:
食草动物缺失→植物数量暴增、食肉动物因缺乏食物而减少甚至灭绝→部分杂食性动物存活、个别食肉动物可能改变习性变成食草动物
或者是:
食草动物缺失→植物种子不能通过被进食后移动被运送到别处→植物生长范围相对缩小
虽然这些思考未必有足够的深度,但可以算是一次很值得铭记的尝试!
(二)集体备课
7月14日的一大早我就非常激动,因为听裴老师说,方燕校长专门为我们请来了北大附中的翟蕾老师指导我们地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
翟蕾老师本人简直就是一座知识与教法的宝库!我恨不得把翟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写出来,但还是在这里优先写下两个给我震撼和启发最大的亮点。
翟老师在点评了侯雅轩老师的一个高考题复习案例之后,忽然指着屏幕上的一个锋面气旋的图问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个锋在这之后会如何发展,这个气旋又会变成什么样。
这个问题直接就把我们问住了,其实说到天气系统,这方面的高考题大家都是经常要看的,高压低压、冷锋暖锋、锋前锋后、天气变化……这些都是熟记于心的,但是好像因为从来没有考试题问过锋面气旋之后的发展,大家也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翟老师开始启发我们:图中的两个锋面系统,冷锋移动速度明显要快于暖锋,它又被气旋控制着围绕着低压中心转圈,很快就会追上暖锋,相遇了!
然后呢?
冷气团会把暖气团都抬到高空中去,近地面被冷气团牢牢占据,气压也就随之上升了,气压一上升,低压中心自然不复存在,气旋就这样消失了!
听了翟老师的一番解释,我在倍感震撼之余,也感到相当惭愧,在我的习惯里,似乎一切的研究都止步于写出考试答案,我从来没有多问过自己几个"然后呢"、"为什么"、"怎么回事",自然也就没有习惯去启发学生再进行深入思考,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思维的活跃都是需要靠经常锻炼来维持着的,丰富的学识也会在这些多把自己问住再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
之后,我准备了一节说课,翟老师在听过之后,非常敏锐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肯定了我在一些设计上的亮点。但在最后,她对我说,你不觉得你讲得有点太多了吗,整堂课基本都是你在讲,你为什么不给学生讲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试着做,然后你再对他们的答案给予指正呢?
我有些为难,我觉得以我们的学情,学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翟老师却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定达不到呢,你不撒开手怎么保证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自己面对这些问题也能处理呢?这些基础的东西——归纳地形地势、描述一个气候,把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总结,你的作用应该是指正规范他们的答案,处理他们遇到的更难的问题。要让他们多提问题,这样他们才会有长进,你也才能有长进。
翟老师说,你们都觉得我知道得多,其实都是学生推动的,他们不断地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的。
听了翟老师的话,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近几年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大,我确实也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维持课堂的稳定上,甚至我必须承认在有些时候,为了防止一些习惯散漫的学生借机说话违反课堂纪律,我会在授课中减少对学生的启发、追问,少给他们讲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地理趣事。
成为教师已经整整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时光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种单纯时间上的积累,足以使我能够驾驭课堂,说出每一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什么、在考试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是刚刚成为教师时的我做不到的。可是追溯到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反而会常常追问学生问题,会鼓励他们去发现教材上、地图中的隐含信息,我遇到过把我问住的学生,承诺他等我回去好好查阅资料以后再来给他解答,并且送了他一个本子作为对他提出一个高水平问题的感谢,我和学生们的关系还因此更加融洽……
如果不是翟老师提醒,或许我都没有意识到,我得到了一个安静稳定的课堂,但也因此局限住了自己,失去了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新的学年到来时,又将是一轮新的开始。此时此刻,我无比感激这次培训,因为发现自己的问题永远不算晚,希望我们就从新的学年、新的初一,重新扬帆起航,我愿意去做一个永远不停止思考、永远不停止学习的教师!
地理教师培训工作的心得感悟篇五
为期两个多月的校本研修培训渐进尾声。在此次校本研修中我收获很多,现总结如下:
1、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了教育理论基础。每周至少抽出2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专业期刊、网络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就。
2、通过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开展了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打磨工作,并适当进行模式创新,让研修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归纳,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通过校本研修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
4、通过不断“磨课”构建了高效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情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5、围绕“高中地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为主题的课题校本研修,探讨切实可行的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中地理常态教学、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全组教师不断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地理模块教学和高三复习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接下来我会努力建设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地理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