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教材,这组教材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这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的热闹场面。篇幅短小,生字不多。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对国庆节的来历,意义并不了解,所以上课时候我通过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景。我们班学生爱表演,好表现,乐于阅读,所以在教学时主要采取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设想和主要的教学活动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朗读课文。我在识字教学时主要采取随文识字,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由文中的句子,到文中的词语,最后到换环境识字,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汉字具有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根据构字特征,有多种识字方法,用熟字加偏旁组合记字,用形声字特点记字,用联想的方法记字,将熟字加加、减减、换一部分记字……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也是难点。作为教师不应只教给学生几个字,而是让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找到识字的方法。如本课的7个生字,其中5个很好记忆,但是“奏”和“曲”,学生的回答和我的预设大大的不同,“奏”我想的是减一减的方法,把以前学过的“凑”去掉两点水就是“奏”。 “曲”字学生说得非常好,是我没想到的。由此我想到了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大胆创新,就会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识字规律,真正具备驾御汉字能力,打好语言基础。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识字只有我们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落实好,才能为学生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朗读课文时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读为主把朗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做到有层次、有目的性,针对诗歌的特色熟读时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领读,齐读等,让朗读变得有滋有味,给每一个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感悟,感悟各族人民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体会欢乐、喜庆的气氛。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在指导背诵时,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总结自己的背诵方法。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使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这节课学生们的朗读是充分的,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了诗歌当中,注重借助图片引领学生想象。在全课结束之前,设计了对祖国妈妈说句祝福的话环节,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我还出示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照片的当时的讲话录音,唯一遗憾的是播放录音时效果不太好,学生笑了,我有些急躁了,这说明我还缺少教育机智。通过让学生欣赏了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再次感受全国人民欢祝祖国生日时的激动和喜悦,我还利用课件展现了诗歌中出现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课堂上主要采用同桌互读,同桌之间讨论的形式进行,在朗读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
三、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
以往我在引导学生想象的时候都是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朗读课文,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由我朗读课文,学生欣赏画面想象的环节。学生在我朗诵之后还送给我一片掌声,我真的很激动。
四、存在的不足
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上完后静下心来反思,觉得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识字教学环节,教学生字的时候学生掌握的不扎实,教学时没有针对课文中的词语搭配进行相应的练习等。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我和三名同学上场,分别扮演蜗牛、蜻蜓、蜜蜂、蝴蝶,通过我和其他学生位置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什么是“遥遥领先”,明白蜗牛是多么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指导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又担心失去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地进行了融合。通过 情境的创设,用采访和对话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一些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读课文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学会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勤的习惯等。
这节课,我觉得有一个亮点,就是在课前准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了劝人谦虚的四句名言,并且经过课文的学习,当学生回答“对不能再飞上天的蜗牛说什么”时,学生很自然的就用到了这几句名言,学以致用,把课外积累落到了实处。
整节课,我和学生唱在一起、演在一起、学在一起,我们度过了非常快乐而充实的一节课。学生们没有因为是公开教学而紧张,积极的表现自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我总担心我们的教学会过度的约束孩子,让他们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因为“演一演”过度兴奋,课堂有些乱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制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来。
2.细节上,鼓励学生,但在进行下一环节前应要求学生把字典收好。
3.一节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我却有点“虎头蛇尾”,在结尾处应该让孩子在整体上再次把握课文。
4.我的板书,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得继续好好练字!
每次公开教学,我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我很感谢给我意见的老师,让我每次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调整、改正。
最后,一句话——我会继续努力的!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二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课文从天安门广场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桥的特点以及主要名胜古迹和公园介绍了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建筑。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读,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接着我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出示。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学生制作的图片请学生在黑板上动手放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要求一边放,一边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北面的景物。
在介绍完“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后,我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画一画,并让同桌之间看着画的图片介绍介绍,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图片代表建筑,把建筑放到合适的位置,再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把这些和北面的建筑放在一起,这样就构成了整个第二自然段的景物)
这样让学生通过看看、画画、说说、放放把抽象变为直观,并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最后,我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识字四》选了三组成语,借助成语识字、写字,而成语对学生是初次见面,十分陌生、抽象。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成语的特点,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对学生终身学习尤为重要。现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教学的三个环节谈谈。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
教师:请看图听老师讲《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讲完后问:你听了故事知道了什么?
生1: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生2:其实天无边无际。
生3:因为青蛙坐在井里,所以看天很小,要是从井底出来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
教师:孩子们都说对了,这只青蛙在井底看天,目光这么狡小,真是太可笑了,成语王国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听吗?
二、师生表演成语故事
课前我准备了“尺子”和“寸”的头饰,并训练了两个同学表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成语故事。
教师:请欣赏成语故事表演。
尺子和寸带上头饰出场了。
尺子说:“嘿,寸啊!你看你那么小,一点用处都没有,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说:“尺子哥哥,是的,你的确比我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时,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你是很长,可是量很长的距离时,你的用处就比不上你更长的东西了”。
学生:拍手鼓掌。
教师:大家都来当字典博士,看看该怎么劝劝他们。
博士1:尺有优点,可以量较长的东西;也有缺点,量小的东西就不行了。
博士2:尺子有优点,但别瞧不起寸啊,你量极小的东西就要寸呢?博士3:你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缺点,不能够再吵了!
博士4:如果你们量长的东西用尺子,量短的东西用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不就更好了。
教师点拨:四个字典博士都有各自的见解,都劝了“尺”和“寸”,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谁来结合班上的实际谈谈?
生1:我们班的康胜霖不守纪律,但他书写好。
生2:杨睿语文差,但舞跳得好。
生3:刘桥学习好,罗佳干部当得好我呢画画,数学可好啦!
教师:孩子们争先恐后结合班上的例子谈得很多,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他好的地方。
教师:(出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成语故事的教学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三、进入成语王国
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故事会推向高潮,大家在班内、小组内讲了许多故事。
如:“亡羊补牢”、“盲人摸象”、“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拨苗助长”。
【评析】
1、教者通过讲故事,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两个学生对成语故事的表演这样寓活动于成语的理解中,对成语特点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还让学生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成语王国趣事多,把收集资料、讲成语故事推向高潮,增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力。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线段;陌生是因为线段是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鸭遇到的问题——“从米奇家到唐老鸭家有两条路,走哪一条路近?”入手,让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知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同时也增加了本节课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找到了生活的基点和兴趣的源头。
接着,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第一层次——看。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随手放在桌上和拉直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可以看成是线段的物体,进而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第三层次——折。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通过第二、三层次的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四层次——画。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通过让学生数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活动引导生进行数学思考,加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较好:
1、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
2、 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例如,在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操作:用手捏住线段的两端,然后把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突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在进一步从拉直的这线段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并画出线段的图形,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特点。课堂上体现了学生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所构成的,一堂课的成败,往往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上,反思教学中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无论是成功的细节还是失败的细节,都能给人以启迪,在反思细节中获得成长。
在认识线段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时,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做的:“(指着铅笔盒的边说)这条边可以看成线段。”由于他指的铅笔盒的边角处是弧形的,按照线段的特征线段必须是直的,显然他所指出的线段并不准确。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对他的操作给予评价,而是将问题抛给了其他孩子:“他指得对吗?”下面的很多孩子都说对的。此时一个女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的铅笔盒的边是弯的,不直,不能看成线段。”
此言一出,这位男同学也发现自己指得是有写问题,同时大多数孩子也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第一个男同学指出的铅笔盒的边,的确,这条边的两端是弯的,把它看成线段,的确不够准确。
这时我问“那在铅笔盒的边上能找到线段吗?”这个问题出来,启发了学生的心智,每位学生都积极的思考,尤其是刚才那位指错的孩子。通过思考,刚才指得有误的孩子说:“出从这里到这里可以看成线段。”(实际上他指出的是截取铅笔盒的边上直的那一部分)我便请他将两只手指定格在铅笔盒边的直的那部分上问其他孩子:“现在他两指间的部分可以看成线段了吗?”孩子们齐答:“可以。”
我又问那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现在这条边是直的”
提问:“他的两指就是这条线段的——?”
学生回答:“两个端点。”
这个教学细节我在课前是有所预想的,我考虑到学生在指线段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指出铅笔盒的边,所以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有所准备的,首先在第一次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单纯的否定他的对与错,而是将评价的权利让给其他学生,我认为让学生评价有助于让孩子们都去反思这个孩子的答案,通过反思一个孩子的答案让孩子们得到明确的认识,强化对线段特征的理解,这样通过自己反思得到的认识结果要比老师评价后给予的深刻得多。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出课堂不再是一师与一生独立对话的场所,应该是集体讨论交流研究的地方。
二年级欢庆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 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