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一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总是一早起来,站在院里活动身骨,然后在耳边挂上一脉不知名的植物,那个植物有一种摄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觉都被卷走,脑中只有一股清风在环绕。
那时候还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么用处,但是听爷爷奶奶说过。那是一种可以避邪的草药,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万别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门,看到家家户户上挂着的都是那种植物,在门窗上,在小屋中,整个小城迷漫着这种清香的气味,令人心旷神怡。
中午的时候,我们孩子们可高兴了,因为我们可以吃鸭蛋了。
你别认为鸭蛋没什么,你得记住,那一天是端午。
没错,端午的鸭蛋是很特别的。
这些鸭蛋是以我上文说的药草煮出来的,那药香再加上鸭蛋本身的香味。别提多诱人了,而且,鸭蛋也因为药草的浸泡,全变成了青黄色,看着都让人眼谗。
儿时手比较小,想多拿鸭蛋却拿不了几个,所以总是用毛线织成一个络子,然后用一个个装在里面,挂在胸前,这当然不好看!但当时却是我们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挂久了,我们一高兴,便掏出络子里的鸭蛋,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其它都不碰破。吃光里面的蛋黄蛋白后,便用清水洗净。晚上一到,便钻进竹林中,抓几只萤火虫,放在蛋壳中,在上面盖一层薄罗,封好。萤火虫便在里面一闪闪地亮,很是灿烂!
现在长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会再有儿时的端午吧!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听说端午节是因为屈原跳入河里,人们怕鱼啊、虾啊把尸体吃掉,所以人们用那个大的叶子里面包着米往河里扔。这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很热闹,一家人在一起吃着粽子、看着赛龙舟,而且还要吃咸鸭蛋。
我特别喜欢过端午节,因为那天可以吃到粽子,更有看点的是可以看赛龙舟。
赛龙舟是由几十个人在一起带有龙头的舟上,他们都很厉害,可以划得很快。每当一看到赛龙舟我就很激动。
包粽子其实很简单,只要准备几样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和细细的绳子,还可以准备点肉。先拿两片粽叶,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红枣或者肉,把米继续放进去,最后用两片粽叶裹住用线绑起来。相继在做几个就把它放在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就把它拿出来。如果想做做咸粽子就先放点盐在糯米里,其他步骤不变多做几个就可以了。
咸鸭蛋也要吃。咸鸭蛋要把那种壳剥掉一半,用筷子挖着吃。如果用筷子戳到蛋黄有一股油冒出来,就证明那个鸭蛋很好吃。
好了,现在需要一家人在一起把蒸好的粽子和咸鸭蛋拿出来在弄十几个菜。吃完饭之后就把电视打开看赛龙舟。端午节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过才会热热闹闹的。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三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让我给你们讲一讲。
从前,有一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次,他进京去办事,看到国家变的非常衰败,就投汩罗江自杀了。临死前,他还写了一首诗。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诗人,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设成端午节。
端午节主要内容就是划龙舟、包粽子。
赛龙舟的场面很热闹,河岸边被挤的水泄不通。只听枪声一响,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划,而河岸边满是加油声。包粽子,就是用竹叶包,用糯米作馅。包的时候很粘手,不是专业人员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节,人们还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孳生。
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打捞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四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老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与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与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老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五
我的外婆住在乡下。大部分双休日,我与爸爸妈妈都去外婆家。
外婆非常爱我们,她每天掰着手指头算是否双休日到了。快到双休日时她会变着花样做各式可口的点心,等我们去吃。在众多的小点心中,最使我回味无穷的是外婆包的粽子。
外婆包的粽子配料可多了,有虾米、猪肉,花生仁、香菇……粽子比在市场卖的那种小,但却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飘十里。
我非常小的时候,就曾听说粽子因为屈原投江而流行的故事。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被迫投汨罗江自杀,当地人民怕他被江里的鱼虾吃掉,就包了许多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同时用龙舟与锣鼓驱赶江里的鱼虾,想方设法救屈原。每当吃着粽子,我便自然地想起这个故事,在为屈原打抱不平的同时也为村民的纯朴与善良所感动。
过去只有在端午节时才能吃到粽子,现在我几乎想什么时候吃就能吃到。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小贩吆喝“卖粽子”的声音,小贩的粽子与外婆的粽子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粽子除了必需的糯米之外,就只有几米花生仁与一小块肥猪肉,没有什么味道,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蕴含着她对我们无限的爱。
每当我嚼着外婆包的粽子,总会回味着那浓浓的亲情。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六
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过年的倒福、中秋节、还有端午节,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端午节。
传说楚国的皇上是一个昏君,只顾吃喝玩乐,屈原却说无效就投江自尽了,他投江时候还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因为这样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来了。
时间慢慢长久了,传统文化也慢慢流传下来。
端午节周记中秋节周记篇七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饭吃过后,不用母亲吩咐,便邀好几个伙计上山去摘箬竹叶扎粽子了。
箬竹叶一般长在地势较阴的山坳里。其竿细细,其叶硕大。山风吹来,叶叶相撞,沙沙作响。摘箬竹叶,要拣新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叶片,中指一顶叶柄,“啪”的一声脱落。
我们这些孩子们,在故乡的怀抱里,这山望着那山高地跑着,跳着,留下一路欢笑。我们比着,谁摘得箬叶多,谁摘的箬叶大。
箬竹叶摘回家后,母亲拿到锅里淖过,再拿到清亮的溪水里,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包扎粽子了。母亲把箬竹叶卷成圆锥型,然后用饭勺,填进糯米,用筷子插实,包好,将嫩竹篾一捆,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扎成了。
糯米需淘洗干净,晾干,用少量的碱和之。有时还在粽子中包上一些红豆、红枣、花生米及腊肉,味道就更好。
粽子扎好便是晚上了。晚饭过后,父亲把粽子放在锅里,用准备好了的干柴煮上三四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温尚存,还带着浓郁的箬竹叶的清香。
粽子从初二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亲还要做包子,煮盐水蛋,煨大蒜子。对了,母亲还在蛋壳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我的脖子上。这种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蛋当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挂上一个大鹅蛋那就雄壮了。玩腻了,就用蛋打架,谁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后留下的就胜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亲把艾草、菖蒲收起来,蘸雄黄酒,撒到屋的每一个角落,消毒避虫。还在我们的额头上,手背上,脚背上涂一些雄黄。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