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ppt免费下载网

展开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藻之绿

清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共同欣赏几幅风景图片,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导语: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近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看图片,认真观察、思考、描绘所看到的图片。

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聆听、记忆

增强自主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

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出示幻灯片:老舍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老舍

学生齐读、识记

加强对老舍的了解,掌握文学常识

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请结合具体的段落谈谈:围绕这一特点,作者写了那些景物?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听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

思考问题

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齐读、识记。

班内讨论交流1、2两个问题,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边听读、边勾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所描写景物的总体特征,理清作者写景的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谈谈这些语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同桌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解析等方法,班内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质疑问难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抒情语句进行体会、领悟。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

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以致用

播放风光片《北国之春》,练一练,比一比,看谁能围绕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观看《北国之春》,边看边构思,准备发言。

运用修辞描绘北国之春的美好景色,并互相评价。

学以致用,使所学的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描写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和赏析能力,。

结束语:

同学们,从济南之冬,到北国之春,我们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热爱生活的真心、善于观察的慧眼、精于描绘的妙笔,使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你们的笔下更具诗情画意,更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能成为像老舍一样享誉文坛的语言大师。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写作的感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南的冬天对比温晴突出

阳光下的小山小摇篮

山雪后小山秀美比喻

冬天的济南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拟人

水冬天的水蓝水晶

热爱赞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3、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⑴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⑵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⑵写对济南的总体感:

⑶“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⑶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二、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⑴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⑵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⑴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⑵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问题组:

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④“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⑥“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⑵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明确:

⑴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⑵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⑶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⑷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⑸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三、体验与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3、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2课时。

朗读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习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习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2、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习清单

展示习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

济南澄清贮蓄水藻发髻镶嵌

3.指名读课文,随即指导。

4.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小结: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品味。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物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济南的冬天”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1.阳光下山景图。(第二自然段)

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雪后初晴图。(第三自然段)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3.城外小水墨画。(第四自然段)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4.空灵水晶图(第五自然段)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三、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归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特别深切。你到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别的感受?

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课文中老舍给我们描绘了阳光下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远山、冒着热气的绿水四幅济南冬景图。请同学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每人自选一段绘一幅画。(课下完成)

五、朗读全文,再次体味。

今天我们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无限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好这方面,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1、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写景方法,仿写片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对写景方法学以致用,进行片断仿写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把夏天的赐给瑞士,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我们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们笔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命力、勃勃生机;热烈、紧张、急促)。没得上帝赏赐的春和夏就已经那么迷人了,这个深得上帝厚爱的济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随老舍去领略一下济南的冬景吧!

(听范读,思考问题)

1、作者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体现的?

山(2、3、4)水(5)

1、老舍先生抓住“温晴”这一主线,虽然只选取了山和水两种景物,但是却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美丽的济南冬景图,你能为这些风景图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吗?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第一幅图主要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阳光朗照图,其他三幅图请同学来取?

阳光朗照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2、四幅景物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过渡:同学们描述的每幅图都非常的美,老师都喜欢。但如果一定要说最喜欢的话,那老师会选择第二幅图——薄雪下的山景图。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幅图画中找寻答案吧。

3、集体朗读

一般说来,冬天凛冽的寒风已经让给人感觉很冷了,而下雪过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下点小雪后会更妙呢,这个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词句,并说说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松的青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写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顶: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运用比喻,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仿佛给蓝天镶上了银边。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决非仅山尖是白的

③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运用比喻,白雪和暗黄的草色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衬

运用拟人,(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写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动人的形态

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夕阳映照下雪娇美的颜色和情态,以及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师总结:作者通过矮松、白雪、草色、斜阳这些景物来衬托雪的颜色与情态,从而生动形象的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这是对小山妙的一个具体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图的特点——秀气。作者就是抓住秀气这个主要特征,通过一系列妙景来体现来突出。

5、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描写顺序?(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从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过刚才的赏析,同学们觉得我们能从这段中学到哪写景的方法?

师生归纳板书: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顺序,修辞运用,用词的正确、虚实结合

7、其实,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盖下的山描写得如此亮丽多彩,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修辞运用之外,老师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哪一点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对景物的热爱)

补充作者经历及简介:本文约写于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他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融入了他的故乡之情,所以将济南的山色描写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对于老舍,同学们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资料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刚刚我们通过赏析第二幅图,总结了一些写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这幅图,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学以致用。

1、改写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动。(比喻、拟人、动词选择)

群山把小山村围在中间

山伸出长长的、弯弯的手臂,把村庄温柔地拥在怀里。(拟人、动词地选择)

2、片断仿写:描写我们校园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笔来表达你对校园的热爱吧!

要求:字数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手法(1-2)种,注意用词正确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挑选2-3篇进行点评

学生总结:学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写作方面的)

教师总结:领略到了老舍笔下的北国之城济南与众不同的冬季景观,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观,此外通过本文的学习还学到很多写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写景顺序,运用修辞等等,希望本节课的归纳的写作方法能运用到你的作文中。

1.试用所学雪景图的方法来品读其他三幅冬景图。

2.没完成的同学课后仿写完,完成的课后修改。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就一个重点语段作为阅读分析的范本,然后从中总结写作方法进行学以致用。。

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学以致用”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舍《济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话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赏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指导性。其间穿插相关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互动性较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以致用部分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课文,同时使学生都觉得这样的片断写作有章可循,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自己作品与课文比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境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体会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提到冬天,你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句呢?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冬天,除了美丽的雪景也伴随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有个城市却是个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四年,其间他“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因而济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许多美丽的文字留个了济南。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出示读文要求:

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读文后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

③自学生字,要理解字义。

2、字词通关

①认读生字、词

xiāng、zǎo、píng、zhù

镶、边、水、藻、绿、萍、贮、蓄

chéng、jì、báo、jǐ

澄、清、一、髻、儿、薄、雪、济、南

②结合句子理解划线词语。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文要求:

①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

②思考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2、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从济南的________、(第一自然段)济南的_________(第二-----四自然段)以及济南的_________(第五自然段)三个方面,突出展现了济南冬天_______的特点。

五、了解济南的天气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济南的天气是怎样的?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天气?

北平的风——济南的暖

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

伦敦的雾——济南的晴

热带的毒——济南的温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扫清了课文的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同学们课后熟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一起走进济南的山景水色。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老师课件出示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百年故居——猜一作家名字”

(老舍)

我们对这位作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老舍是他的笔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学生整合老舍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①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天气、山景、水色)

②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怎样的天气特点?

(对比手法济南天气的温晴)

三、济南山景欣赏

出示自学提示:快速自读课文2---4自然段,根据其内容给每段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阳光下山景图】

1、读文。找学生合作读“阳光下的山”段落。同学点评,教师指导。

2、赏析。哪一处描写最打动你,说说打动你的原因。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

“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时而比喻时而拟人穿插描写,赋予小山感情色彩,像一位家长呵护着济南这个城市。而济南就只管“暖和安适地睡着”。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此处对济南人神态、心理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济南的“温晴”特点。

师过渡:这样温暖的济南,这样温情的小山,要是下场雪呢?会变得寒冷起来吗?我们一起读读吧。

【小雪后的山景图】

出示自读提示:齐读本段。用“____”画出本段中心句,圈出表示方位的词,思考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中心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中心句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及中心,话句话说就是本段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顺序:自上而下的顺序。

山上矮松(树尖):——“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个“顶”字写出雪的位置与大小,形象地写出小雪后松树的形态。)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银边”形象地写出山与天相接处的美态,同时紧扣“小雪”)

山坡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把山上因下小雪而露出不同地色

比喻成一件花衣,花衣还能动,

把一幅静止的画面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化手法描写成一位害羞而脸红的少女,贴切又美好。)

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雪后的山景,遣词造句精妙讲究,字字传神。句句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么美的景,如此美的文字,我们也定要美美地读一读。教师知道朗读。

【城外远山图】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形状、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水墨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之态。

四、济南水色欣赏

出示自读提示:自读本段,根据内容概括出小标题。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空灵水晶图】

温暖——“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澄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五、深入全文,体味情感

师引导:欣赏了济南的山景水色,感受了济南的温晴舒适,文章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置疑?文章题目叫“济南的冬天”,文章最后却说“冬天的济南”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试着读一读这两句话。

济南的冬天——重点在冬天上,因为作者的文章内容都是围绕冬天的景色来写的,所以题目叫济南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重点在济南上,作者全文都表达出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放在文章最后用来抒发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师引导:想要写好一篇景色文章,老舍先生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抓住景物某一特点,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把景物写得更生动。

写景离不开抒情,要情景交融。

七、拓展阅读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幅对联说的是哪个城市的风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风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气候特点吗?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老舍先生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来组合成“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画卷?你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1、2、

3、4、

四、体味美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2、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3、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相应的例子。

4、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三)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小结,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一、复习导入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布置作业

1.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基础落实不够扎实。生字词可以让学生多写写。

以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使文本朗读如何和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一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近、接近大自然。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平时学习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习、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山东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所作。(了解了这点后,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

(4)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哪一个词最适合用来概括,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

4、归纳明确:温晴(板书:温晴)

三、重点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找到“温晴”所在的段落,看看为什么它最适合(明确第一段)

1、齐读一遍,说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为什么是“温晴”?

2、指名回答

3、教师明确

(通过三组对比:

北平“奇迹”多风

伦敦“怪事”多雾

热带“害怕”日光毒

济南无风声响晴无毒日这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总特点。

(1)“宝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确“宝地”二字透露出来的是对济南冬天的怀念与喜爱。(板书:宝地)

4、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感受其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

(二)深入感悟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1、提问: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观察后面的段落。)

(明确,板书:冬山冬水)

(2)哪里写山,哪里写水?

(山:3—5水:6)

我们先来看冬山,快速浏览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师:

(3)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①指名回答②教师明确:三个方面,分别是山的形状、山的.色彩、山的形态

(4)三种情况下的山,你们更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随学生的回答排讲述先后顺序)

(1)山的形状:(第3段)

①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老师也写了一段: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对比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同学讨论)

a、指名回答

b、教师总结

c、齐读(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说:你“你们放心吧…”你放心了吗?老师想到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那么暖和。济南是一个小摇篮形状的地形,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写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适的特点,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②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摇篮,小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济南人在摇篮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爱、甜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本段小结:所以,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确实是特别可爱呀!

(2)山的形态:(第5段)

这一组齐读第5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嗯,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嗯,对啦,就是描写了城外的远山。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点缀着小树、小村庄,树上装饰着小雪、屋顶上也卧着点雪,充满了安静和谐的氛围,远远望去,黑白两色,是不是显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图片)

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山的喜爱之情。不过,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一下吗?哪里用词用得巧妙?

(文章两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

四、小结归纳

在老舍先生的描绘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脸带微笑的人们以及水墨画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安静舒适。

五、作业布置

1、自学第2自然段,请进行赏析(可以从它的作用、修辞手法、词语等方面),写在作业本上。

2、课后再好好体会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最终所抒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回答ppt上的问题(ppt出示),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

二、重点感悟

(一)山的色彩

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妙”在何处。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关键词)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来用横线标注。

a、指名回答

b、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①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②越发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③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白花”是什么?(雪)

④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⑤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为什么?

a、讨论、指名回答

b、明确(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顶”更能说明是在“树尖上”说明雪很小,只有一点点;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它们都有整个盖住的意思,这样就不符合内容所说的“小雪”“薄雪”了。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顶”更具形态美,轻盈感,准确的表现出雪“小”的特点,突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气。)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带水纹的花衣”

①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②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丽样子。)

(4)山腰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情态。)

②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赋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3、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ppt出示图片)

本段小结:本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描写景物多,却并不杂乱。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济南“温晴”“是块宝地”的总特点。

(二)研读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三个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水来表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呢?请快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步: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分析,以下的1、2、3、的问题可以稍作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1、“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济南的水无限生机和在冬日里孕育朦胧春意。——“暖”)

2、“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寻找文中写了几处绿?

(1)指名回答

(2)明确(文章写了3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并且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绿的特点。)

(同时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3)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①指名回答

②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3、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写出了水的清、亮。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本段小结:本段通过描写济南冬水的暖、绿、清,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宝地”的总特点。

4、提问: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1)指名回答(点两位学生)

(2)师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三、小结归纳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1、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2、教师综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将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暖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三

1、反复朗读,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的修辞方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会多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的写法。

如何多角度描绘景物。

二课时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查找济南及其山、水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正是初冬时节。一提到冬季,同学们也许马上会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靓丽,也许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更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赏它那秀气的山和澄绿的水吧!

[由生活常识导入话题,运用优美的语言,并辅之以切合时令特点的。诗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让学生先介绍,最后屏幕显示老舍的有关情况,让一位学生朗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介绍济南(让学生介绍,互相补充之后,屏幕显示老师准备的有关介绍济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请学生集体读一下)

(1)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几幅阳光下及小雪后济南山水的图片。

[通过检查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字词测评

课前大家已预习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髻澄清贮蓄水藻济南着落暖和真得镶

(2)、解释词语

响晴空灵奇迹响亮安适澄清水墨画慈善

三、指导朗读

1、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体味感情。(配乐朗诵)

2、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1)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2)学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师归纳: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

3、学生按这样的要求自选一段最喜欢的内容自告奋勇朗读,其他同学掌声鼓励。(配乐)

4、放音乐,听名家师范朗读,学生体会读法。

四、整体感悟。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充分感受了全文,现在请同学思考:

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明确: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3、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回答

归纳: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体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一)教师带领赏析第一部分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济南冬天是“温晴”的,分别提问:

①在哪里提出这个特点的?

②这部分是怎样写“温晴”这个特点的?

③具体说说是怎么对比的?

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第一小节提出,通过对比的形式提出这个特点的。

共用了三组对比,即

a、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风和济南冬天没有大风。

b、伦敦冬天多雾和济南冬天响晴

c、热带毒日和济南冬天的温晴

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2、延伸

作者用伦敦、北平、热带三个地方和济南作对比,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老舍25岁前一直在故乡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伦敦生活了六年。在离英国土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的厉害,而一回国就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因而才会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格外深切。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冬天的济南”的?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四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白花”;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显示全部

标签

相关新闻

反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