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村科学知识篇一
21世纪的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情感,现代社会是一个爱科学的社会,农村的幼儿园在这方面相对比较忽略,加之经费不足,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玩具等缺乏。面对这些我们不气馁,在我们幼儿园周围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周围环境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源泉。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然因素,环境还能引起幼儿兴趣,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究、发现从而获得有关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幼儿身边的一些现象,使幼儿在耳闻目睹的事实中体会到,人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和科学成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一、观察自然现象,丰富科学经验
奥妙无穷、变化莫测的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场所。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现象。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广阔领域,具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内涵,可以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活动环境。在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教育,提高爱科学教育的效果。
1、到自然环境中开展采集活动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通过对采集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认识了它们的不同的特点、性质,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科学知识。不同季节,可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的机会,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幼儿进行采集活动,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爱科学的兴趣。采集结束后,指导幼儿将采集来的昆虫、叶子等制作成标本,以供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就会培养了幼儿园观察、分类等能力,初步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2、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
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如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禾苗,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春风吹拂着绿油油的禾苗,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劳动的场面;秋季稻子成熟时再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金灿灿的稻谷,农民伯伯喜气洋洋大丰收的场面。幼儿看看,问问,很快就认识了稻子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帮农民伯伯拾稻穗等活动,从而让幼儿认识这个收获的季节,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也在思想上对幼儿进行了爱科学教育。
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树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1、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
2、数学角: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还可以利用石子、果核、松球进行大小、颜色分类,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活动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3、美工角: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玉米缨、小麦杆、花生皮、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豆类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例如:用高粱杆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麦杆编制的戒指、烟袋,用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重视从日常活动中挖掘有利的因素
对幼儿施行科学教育,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要讲究教育方法,必须重视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挖掘出有利的因素,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幼儿日常活动中,有的可以的与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如“雨水干不干净”幼儿问:“老师,雨水可以喝吗?”究竟雨水是不是干净的?可以组织幼儿做个实验,在一个雨天里,让幼儿用干净的碗盛一碗雨水,然后,将水倒入盖有清洁纱布的搪瓷碗内,这时就可以发现沙布上有许多杂质。利用科学实验说明“雨水并不干净”在这样活动过程中培养了
幼儿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习惯。又如幼儿争论“影子是怎么形成 的”就要以设计“踩影子”“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让幼儿懂得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的现象等等。
总之,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学前班如何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理解和接受周围的各种事物及现象。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既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事物发展的特点,又要结合当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背景,充分利用易取的废品等多方面多渠道的为幼儿创设条件,帮助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优良素质和从小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只要擦亮我们的慧眼,仔细搜寻身边的每一个事物,岂不知每一个事物中都会有一个科学故事。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就能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作者:张会清
单位:宝坻区牛道口镇庞各庄幼儿园
农村科学知识篇二
浅谈农村科学教育
余松耕
摘要:教育公平发展应该从最薄弱的地区做起,改变农村科学教育现状刻不容缓,让素质教育之风吹遍川南大地 关键词:就地取材.因材施教.自然环境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潮下,科学这门学科早已不是当年的“冷门”,它将与传统热门“语数英”并驾齐驱,然而在我们农村地区的学校,科学教育的条件与科学教育的地位极不匹配,科学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在我们合江的农村普遍出现,资金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社会、家庭科学观念相对淡薄,科学意识相对差,科学素养相对浅显。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只需要学习语文数学即可,如何提高家长认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挑战,虽困难从从,我们农村学校也有农村学校的优势,在2024年合江县组织的国培交流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方法值得借鉴,例如:
一.就地取材
虽然这两年我们学校也购买了很多实验教学器具,但农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
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好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合江车辋镇,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大部分孩子都来自农村,每天都得步行几公里,虽然艰苦,但与大自然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也算的上是苦中作乐吧,我个人认为,在科学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还有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如植物的生长,农村的环境可能更有优势。
三、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学科都一样,对于科学教育也不例外,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迥异的爱好。应该根据他们的各方面特点量身订做科学实验和活动,充分利用我们边远农村小学现有的资源,让不同的学生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就要根据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科学。而在玩中学科学,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科学教师虽然多为“半路出家” 我们学校也没有一个专业的科学教师,虽然不专业,但是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完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打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合江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也非常重要,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断创新,使合江的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2024合江小学科学国培训资料
2024年1月11日
农村科学知识篇三
浅谈农村学前班的科学教育
为了迎接21世纪科技发展的挑战,需要从小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新《规程》第五条第三款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现代社会是一个重科学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加强幼儿科学教育,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但是,农村学前班对科学教育却比较忽略,加之经费不足,实验器材,教玩具缺乏。这就要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农村幼儿园(班)的特点,努力为幼儿创设条件。
一、重视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要求要“注重幼儿的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说过:“人的全部发展都可取决于教育与外部环境”。由此可见,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离不开环境的。
首先,在农村资金虽较贫乏,但必须充分的合理化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尽可能地从创设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环境为出发点。如在园所周围开辟小小种植区(角)等,引导幼儿从中观察、发现、了解,从面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其次,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广阔领域,具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内涵,可以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活动环境。在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教育,提高爱科学教育的效果。
1、到自然环境中开展采集活动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通过对采集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认识了它们的不同的特点、性质,扩大了
幼儿的眼界,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科学知识。不同季节,可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的机会,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幼儿进行采集活动,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爱科学的兴趣。采集结束后,指导幼儿将采集来的昆虫、叶子等制作成标本,以供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就会培养了幼儿园观察、分类等能力,初步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2、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
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如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禾苗,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春风吹拂着绿油油的禾苗,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劳动的场面;秋季稻子成熟时再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金灿灿的稻谷,农民伯伯喜气洋洋大丰收的场面。幼儿看看,问问,很快就认识了稻子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帮农民伯伯拾稻穗等活动,从而让幼儿认识这个收获的季节,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也在思想上对幼儿进行了爱科学教育。
二、重视废品利用
在农村,现成的实验器材大大缺乏,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易取的废旧物品,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了解简单的科学道理,加强对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如“有趣的喷泉”,喷泉的形成是由于压力产生的效果,这是个很深的道理,初中物理课文中才涉及这个问题,更何况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狭窄,喷泉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显得比较抽象。如何通过简单的操作,用浅显易懂的话让幼儿发现其中的奥妙,这就需要我们巧用废品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如“有趣的喷泉”就可准备一些消毒后的废输液管,可乐瓶等塑料罐用开水烫过脱去底层,沿狐线剪下成塑料碗状,钻好底洞,再准备几盆清水及红、黄、蓝等颜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师加以适当引导,从中发现装水的小碗举得越高,喷出的水就越高,当两只小碗举一样高时,水就喷不出来了。又如“有趣的弹性”可利用一些海绵、弹簧、橡皮筋、松紧带等这些弹性较明显但又随手可得的物品供幼儿自由玩,感知弹性现象→让幼儿进行操作比较弹性的大小→了解弹性的用途。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物体有弹性并有大小之分,知道人们利用弹性可以制作各种物品,并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激发了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三、重视从日常活动中挖掘有利的因素。
对幼儿施行科学教育,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要讲究教育方法,必须重视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挖掘出有利的因素,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幼儿日常活动中,有的可以的与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如“雨水干不干净”幼儿问:“老师,雨水可以喝吗?”究竟雨水是不是干净的?可以组织幼儿做个实验,在一个雨天里,让幼儿用干净的碗盛一碗雨水,然后,将水倒入盖有清洁纱布的搪瓷碗内,这时就可以发现沙布上有许多杂质。利用科学实验说明“雨水并不干净”在这样活动过程中培养了
幼儿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习惯。又如幼儿争论“影子是怎么形成 的”就要以设计“踩影子”“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让幼儿懂得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的现象等等。
总之,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 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学前班如何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理解和接受周围的各种事物及现象。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既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事物发展的特点,又要结合当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背景,充分利用易取的废品等多方面多渠道的为幼儿创设条件,帮助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优良素质和从小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致使农村学前班的科学教育迈入正轨,更好的实施新《规程》。
农村科学知识篇四
科学教育,不该被遗忘
2024年05月24日08:49来源:《科技日报》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e-mail推荐:提交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惊叹、好奇心、提问、大胆假设、观察、表达、交流这些都是科学家的学习态度。” 5月18日,在上海世博会中法科学教育日活动上,法国科学院院士皮埃尔·雷纳公布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数字:15年前,法国只有3%的中小学有科学教育,而如今,这样的状况依旧在许多国家存在。“尤其,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几乎被人遗忘。”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对此深有同感,她发现,在中国,家长们似乎更关注知识,比如语言、计算或者阅读,科学教育却往往被他们忽略。
近年来,儿童缺乏科学教育引起了科学界人士的关注。皮埃尔·雷纳院士的团队曾在法国小学生中进行过一次调查,请参与的小学生画出心目中科学家的形象,结果一个头上长角、面貌丑陋的男人形象让人大跌眼镜。谁也没想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家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竟然是如此妖魔化的怪物。
国际科学院组织(iap)代表韦恩·哈伦表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喜欢科学的人不多,想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不多。国际科学院组织希望,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科学教育,所有人都能了解科学,将科学的快乐传递给喜欢科学的人,尤其对于儿童和女性,他们不该对科学感到恐惧。
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最先行动起来,他1996年倡议并实施“动手做”项目,在法国开展基于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这个项目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支持。
5年后,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发起了“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作为中方“做中学”项目领头人韦钰院士,花了不少精力研究早期的科学教育,她希望,能通过探究式科学教育,培养孩子们探究科学知识的饥饿感。
“做中学”是以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从这个阶段开始进行科学教育,首当其冲的困难在于“小学老师比较害怕,觉得科学是复杂的事情,她们很难想象可以用简单的方式作出科学解释。”对此,皮埃尔·雷纳解释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建立了帮助体系,即连续教育的培训机制,不让老师害怕科学,老师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发掘他们的好奇心。
上海静安区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幸运地成为“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实验区的学生,他们获取科学原理的方式,大多从提出问题开始。这种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问题„„在这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
在皮埃尔·雷纳看来,科学首先是一个提问,还有好奇和会假设。(记者杨纯)
农村科学知识篇五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织金县板桥小学 丁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的浅显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研究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课的总目标。但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这一教学的总目标,实在令人担忧。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现对其现状及对策进行肤浅的剖析,期待引起共识。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是普遍现象,还相当严重。而且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民转公”的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科学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物质、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但绝 1 大部分负责小学科学教师以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小学科学教育。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从学历来看,高中、职高、普师占总数的47%,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3%;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5%;反映出职前教育学历较低,教小学科学的时间普遍低于2年,这是整个大体情况。当然作为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教育,科学教师素质会更低:上科学的教师大多临近退休,工作安于现状,缺乏激情;职前学历更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科研意识淡薄,群体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不强,外出听课、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加之本来在职前培训就“营养不良”,直接导致这些教师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无实验技能、对科学教学法缺乏正确认识。“严而不活”、“灌而不思”、“教而不启”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欠缺。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小学一个典型的特征: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农村小学的收入仅限于生均公用经费。有限的资金除水、电费等必须的办公支出所剩无几,哪还有钱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进行布臵,种植花草树木,建生物角、科技景点;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使用率极低。由于地处农村,交通、信息闭塞,作为城市孩子所能享受的社区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不要说科技报告、工厂、科技实验基地、高 2 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的孩子走得最远的就是场镇。更令人堪忧的是大多数农村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据抽查: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这些隔代监护人除了百依百顺、过度溺爱外,没有教育理念、无知识、无职业背景。哪谈什么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关键在人、在教师。要有一支愿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德、能兼备的师资队伍,再结合各级政府、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导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一定会有所好转。围绕这些,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考虑农村教师编制。人事部门在核定编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1.以县市为单位,对教学中素质较低的教师要彻底清退,交流到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事业单位。2.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3.打破城乡和学校之间的禁锢,实现城乡教师交流大循环。4.将农村教师的退休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5.每年 3 在大专院校新招一批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小学。6.多措并举,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从教。中、高级职称投放比例向农村倾斜,让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有盼头。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能留在农村安心从教。
(三)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只依语文、数学、英语课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评聘、评优晋级评价体制;严禁以唯分数为学生排名、分班的现象出现;严禁“小升初”各种变相的选拔性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