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逐渐呈现失衡的趋势,东亚国家与石油国家大量输出制成品以及资源来获得经常项目顺差,美国则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实现资本回流以平衡经常项目逆差。失衡从根源上来讲,是世界经济主要参与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的。面对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滑,收入分化和需求不足,美国依靠美元霸权地位逐渐形成一种依靠信贷刺激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个趋势下,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
二、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过度的积累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美国实体部门的投资利润率大大减少,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美国净资本寻找新的剥削途径。新自由主义的崛起,金融监管的松懈为金融资本急剧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心开始从生产转向金融,在此背景下,美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依靠信贷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
(一)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与世界经济的失衡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不平衡逐渐显现:美国经常项目持续赤字,东亚的制造大国、石油输出国对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些贸易盈余最终又通过美国的金融产品回流美国。新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以此为借口,将危机归咎为全球经济失衡,进而将危机的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然而,这样的推理似乎是有意掩盖事实了,从最初的战后德国,到随后崛起的日本,再到腾飞的亚洲四小龙,最后到中国,与其说是这些相继崛起的国家(地区)致使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倒不如说是一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所主导的瓜分新兴国家(地区)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全球经济失衡从某种角度说,更是一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虚拟资本侵占全球范围内实体经济利润的预谋,而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从美国债务来源的不同分布,我们不难发现,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吸收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领域剩余价值的重要途径,1980~2024 年美国的海外投资中,衍生金融工具的比重由 0 %上升到17.98%,证券投资从 6.71 %上升到 26.81 %。
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家到最大的债务国家,背后是从战后的实业积累到当代的金融积累方式的转变。事实上,日元升值两倍以上仍不能改变日本长期贸易顺差的事实就已经表明,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内部因素对贸易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外部因素的调整诸如汇率的调节不能使失衡状态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也就是说,是美国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失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的失衡并非是危机的真正根源。
(二)美元本位体制维系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不平衡说到底,还是由主要参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在美国,最突出的长期趋势就是经济的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逐渐偏离实体经济,二者逐渐呈现失衡的状态。美国将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的制造产业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去工业化),国内则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业(经济虚拟化),逐渐形成了一种依靠信贷刺激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把产业链最高端的环节保留在中心,而把低附加值的环节迁出本土,这导致本国生产的物质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而本国各类金融产品超出本国的需要。全球生产网络中,新兴经济体或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或凭借资源优势快速加入全球生产网络,承接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加之东亚国家普遍实行出口导向战略, 习惯于通过干预维持本币低估,向美国大量出售廉价制造品,在向美国输出消费品时又以美元结算,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为美国融资,美元回流强化了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推动虚拟经济的扩张,美国向世界输出的金融产品迅速膨胀,资产经济模式得以进一步维系。制造业国家和资源输出型国家在美元维系下的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间环节,而作为消费与金融大国的美国则处于高端,这样的产业链结构,逐渐形成了以美元体系为纽带的消费国家制造国家资源国家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三) 新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与金融危机的传导新经济增长模式是美国在实体经济无实质性增长和需求不足时代背景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做出的选择,其实现是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为前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量信贷刺激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可持续。因为正如马克思强调的,实体经济事实上限定了虚拟经济扩张的边界,虚拟经济只能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而不能独立发展。短期内,虚拟经济的膨胀给美国居民带来的财富效应的确带动了美国旺盛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绝对引擎,廉价制造品的进口使得美国国内物价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缓解了美联储长期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引发的国内需求拉动型通胀,资产泡沫得以维系。
(四)提高创新能力,找准市场定位认清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其市场产品份额直接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而创新能力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己的创新团队是迎合市场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宽松的创新氛围,对突出贡献的团队与个人进行表彰。构建合理的创新体系架构,形成永续创新。同时要把握市场动态,清楚自身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定位,仔细分析市场的各种需求,分别推出人性化服务、差异化服务、柔性服务、增值服务、多元化服务。同时随时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改变、创新企业的技术、服务、文化策略。这样企业才会在众多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一理念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和结果。所以在危机时代,无论什么产业,企业只有练好内功,让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真正落地,建立起强势的核心竞争体系,才是化解危机的长远之道。